14.(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如图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M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64:旅游与区域发展. 【分析】该题目为材料题,此类题目注重综合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
【解答】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三沙市属于热带地区,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珊瑚礁丰富,旅游开发中注意的问题可从当地旅游开发评价中的不利条件入手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为三沙市刚刚设立,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据我国大陆较远,生活资料的供给不便;同时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规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应;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的关系.
【点评】该题以社会热点南海问题为切入点,以2012年三沙市的成立为背景,从地理的角度考查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5.如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考点】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4A:灾害防治.
【分析】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气候上,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地形上,地势低平(洼),不利于泄洪;河流上,冰凌堵塞河道,河道弯曲,河床淤塞,纵向坡度小.
加强监测和预报、开展灾害教宣传育,提高民众减灾防灾意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解答】解:我国江南丘陵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从等高线分布特征看出,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
故答案为:
本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即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的地方);或修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具体结合实际区域分析洪涝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考查等高线的判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考点】Q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专题】12H:等高线地形图;34:可持续发展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 【分析】在题目中如果出现了有污染性的工业,一定注意是不是出现在河流上游,或者上风口.
【解答】解:(1)潜在危害:从等高线地图中可获知,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
游地区.从经纬度可获知该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发生,故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2)措施:主要是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故答案为:
(1)潜在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2)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修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点评】本题是对等高线地图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影响的综合能力考查.需要熟练掌握等高线地图的读图要领,并对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有基本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