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0:52: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 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3. 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 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 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 (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1. 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 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 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26

第4课 这是谁的叶

【科学概念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3.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4.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拃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

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2. 聚焦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

具来测量。 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27

二、探索:测量

1. 物体的选择。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 2. 测量桌子和书。

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

分发材料。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 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 (3)汇报测量结果。

可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

三、研讨

1.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 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3. 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28

第5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科学概念目标】

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

29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 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 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5.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三、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四、布置课外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30

搜索更多关于: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 的文档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zcis78fe40mq5e7eayt5nd0e7n2rf017c9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