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5:4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 .. .

接服务社会。

27.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情况。在高校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28.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促进自己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影响学生发展的3个基本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学校: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辈群体:在同辈群体当中,学生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0.大学生的特点:身体的特点-处于17-23岁,身体发育已经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心理特点-迅速走向成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性大,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学习生活特点:主动性-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性-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关系,外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成长与外部的环境有机联系起来。独特性-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也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在感受。创造性-萌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

3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容:(1)教育关系师生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主体,知识:客体(2)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友好的认知关系是情感关系的基础,而和谐的情感关系是认知关系的润滑剂。(3)道德关系,双方都能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

32.高校师生之间“主体间性”关系。平等关系-不局限于表面的言语交谈,而是双方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是彼此聆听和讲述的关系。互相尊重-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共同分享-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共享知识的过程。彼此批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知识,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真理和获得智慧。

33.对教学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容,在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

.下载可编辑.

. .. .. .

逻辑程序和结构。代表:永恒主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论

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代表:经验主义。 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34.教学容的涵学校传输给学生的(9个)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5.高校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根据教学容的组织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

36.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除了专业的设置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专业目录下选择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都可由高等学校自主开展建设工作。

37.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课程设计就是对目标和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确定。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形成课程的设计结果。

38.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我国课程方案:体现为教学大纲,指导老师上课,主要对象是老师;美国课程方案: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做出课程说明,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一些。都包含三个部分容: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容;选定教材。

39.关于课程设计方案实施的三种认识: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方案的过程。)相互调试取向-(可根据学校或班级情境在课程目标、课程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变。)创新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在情境中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40.课程的概念:与一定学科相联系并由教师教授的具体课程组成的显性课程。

41.课程容与教学容的关系:课程等同于教学容,教学容概念;课程大于教学容,还有对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课程小于教学容,是学科的同义词,比如语文课程。

42.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课程容—分科多于综合。 43.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容: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教育,涉及围应该是宽广的、全面的。(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整个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课程的结构更加弹性化,增加选修课数量。(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在分科的课程外适当地增加融合课程、核

.下载可编辑.

. .. .. .

心课程,帮助学生在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44.高校教学活动的涵;广义上:涉及知识传递和经验获得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学活动。狭义上:发生在教育领域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围绕共同的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展开的认知和实践过程。

45.理解教学活动要明确的问题: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和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拓展过程。教学活动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46.高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从教学活动的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特点,发展性特点体现为教学诸功能的有机统一。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针对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而言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平实的、贴近教师真实生活的、能够日常化的,而不是另类的。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教学主体互动以对话为主要形式进行,互动是多元的,表现为多容、多形式、多维度、多情景。

47.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学相长性——阐明“教”与“学”关系: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促进。教学发展性——阐明教学过程中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在联系。教学教育性——揭示教书和与人之间的在联系。

48.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9.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知识呈现的策略—包括讲师讲授、直观演示两种类型。信息沟通的策略—主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巩固知识策略—需要扩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教师适当需要从旁边做出适时的指导。组织管理策略—教育者通过对教育活动的管理,创造一种教育秩序,以使教育者的指导富有成效。

50.教学评价的涵:评价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是由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进行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活动。

51.教学评价的功能;鉴定分层功能(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例子:高考)反馈调节功能(评价活动或多或少带有反馈功能,下一次教学工作调整依据)激励导向功能(评价中取得优秀成绩者,心里获得满足,推动更加追求进步。)教学功能(教学环节本身包含了评价环节,师生通过评价活动,积累教育经验。)

52.教学评价的原则:求真尽力确保评价结果和客观事实相符合;至善在评价中关注教育的价值、教育评价的价值;尽美尽力去追求评价目的与

.下载可编辑.

. .. .. .

评价方法两者之间的自洽与融合。

53.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外确定一标准,评价每一个对象);相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中选出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评价标准,去评价其他对象);个体差异评价(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不同的侧面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果。)

按评价的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使教学活动适合学习者,对学习者进行认知、情感 或技能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了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的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而开展的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活动,);总结性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

按评价的表达可分为:定量评价(运用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方法,对被评价者的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定性评价(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式,以描述性的语言,对被评价者的状态与性质进行评价)

54.高校常见的教学评价活动与检测活动——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评估。)专业认证(由专业认证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测活动:院系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教学督导。

55.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学习契约(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容,学生达到目标后,对照契约上的标准进行自评、互评、他评。)量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评分细则,给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规定评级指标。)

56.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评价方法(1)课堂观察(评价者可以是学校督导员、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形成3中对应的评价方式,督导评价为核心。)(2)学生的学业成就(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各类竞赛的获奖成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3)学生评教(学期中、末,学生对老师的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4)教师的自我评价

57.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倡导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最终使个人得到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价值、主体、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

58.备课的步骤:学期备课(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容、教学活动);单元备课(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考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实践活动);课时备课(确定本课时的教学进程,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板书与课堂练习)

59.备课的容(四备、四写):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师自己。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

.下载可编辑.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zdga1k5hj3qhtz4wh2h1h1yk7phau00sm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