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高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咱话,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
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碹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盼一项是(3分)
A.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的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8、文中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午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数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鸟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言受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
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阼,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又构间离散,使虏大结怨仇。招出,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老,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之称,百姓追思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B.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C.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D.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言当白天子/更假/真单于是也/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假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通称开国皇帝,这里指曹操。其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 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革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席地而坐。 D.太学,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
B、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
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加强战备,远探敌情,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又用离间计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
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大兴:郡里井水又成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5分) (2)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15题。
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4、下列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曾经作为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呈现一派太平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颔联书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描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滑滑的流水。 15、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请结合诗句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理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商隐《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是:“ , 。”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匀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 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疫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索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17、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C.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D.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