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以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10.5.1基床表层质量控制
(1)路基基床表层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填料与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试验与检测控制。
(2)严格控制填料及原材料质量,制定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进场前检查验收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路堤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粒径d≤0.075mm含量不大于5%(重量比),同时满足压实后颗粒粒径d≤0.075mm含量不大于7%(重量比)。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3)严格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在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路基工程质量。
10.5.2基床表层质量检测 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1)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每2000m3进行一次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行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进行黏土团和其他杂质含量的检验(其他项目每料场抽样检验不少于3次)。
(2)每个工班生产混合料前测定粗细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观测目测混合料级配和含水率变化情况,正常情况下,每一工作班抽检三次(每次不大于2000m3),第一次必须在拌和开始时检验,如发现生产过程有异常,增加抽查试验次数,根据颗粒级配、含水量、水泥含量检测信息及时调整配料比例,使混合料符合要求。
检测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料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表10.5-1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 在表层顶面每100m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一点,≥190 中间2点。 在表层顶面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5m处左右各2点,空隙率n(%) ﹤18 中间2点。 变形模量Ev2(MPa) ≥120 每100m检查4点,左右线路中心各2点。 动态变形模量Evd在表层顶面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5m处左右各2点,≥50 (MPa) 中间2点。 表10.5-2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2 3 4 5 6 7 中线高程 路肩高程 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 宽度 横坡 平整度 厚度 ±10mm ±10mm 0,+2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不大于10mm -20mm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5点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10点 沿线路纵向100m抽样检验3点 水准仪测量 水准仪测量 尺量 尺量 坡度尺量 2.5m长直尺量 水准仪测量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级配碎石 沿线路每20米对路肩高程、路肩至中线、路基宽度、横向路拱检查一次,每10米用2.5米靠尺检查路基平整度。 10.6劳动组织
10.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10.6.2施工人员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作业人员配备情况见表10.6。
表10.6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负 责 人 技术主管 专兼职安全员 工 班 长 指挥卸料人员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机械工、普工 1人 1人 1人 1人 2人 6人 40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10.7设备机具配置见表10.7。
表10.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存料场 推土机2台 装载机2台 洒水车1台 挖掘机2台 自卸汽车20台 填筑区施工单元 胶轮振动压路机1台 装载机1台 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2台 洒水车1台 打夯机2台 摊铺机1台 10.8安全及环保措施 10.8.1安全要求
(1)卸料时要有专人指挥,防止机械伤人。
(2)工程开工前,工程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3)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保证机械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各个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4)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主便道的会车点按标准修建,设置交通标志,保证施工车辆及相临标段施工车辆正常通行。
10.8.2环保要求
(1)存油区的地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2)晴天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3)加强噪音控制管理,对噪音超标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噪音和其他原因造成居民生活环境的妨碍。
(4)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区域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制定噪音管理规章制度,对随意造成噪音损害和影响的单位、个人进行经济处罚。
11 路堑施工作业标准
11.1 作业制度
11.1.1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1.1.2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11.2 适用范围
11.2.1机械开挖路堑适用于不需要爆破开挖的土质路堑、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质路堑。机械开挖路堑岩土分类见下表。
表11.2-1机械开挖路堑岩土分类 项目 细粒土 粗粒土 黏土、粉质黏土、塑性指数不大于3的粉土 漂石土、块石土、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 1.结构和构造层理不甚清晰,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 2.岩土被节理,裂缝分割成碎石块(2~20cm),碎石用手可折断 3.用镐可以挖掘,手摇钻不易钻进 1.组织结构已基本或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 2.有微软的残余节约结构强度 3.用镐挖,易挖掘,干钻可钻进 强风化 风化岩 全风化 11.2.2爆破开挖适用于硬质岩、软质岩、岩体结构比较稳定,需要用爆破施工的路堑地段。岩石分类见下表。
表11.2-2岩石分类 类别 硬质岩石 类 极硬岩石 次硬岩石 次软岩石 及软岩石 强度 >60 30~60 5~30 <5 代表性岩石品种 花岗岩、花岗片麻石、闪长石、玄武岩、石灰岩、石英砂岩、大理岩、硅质砾石等 黏土岩、页岩、千枚岩、绿泥岩、片岩、云母片岩等 软质岩石 11.3作业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1.4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中、边桩测设 开挖方案确定 清理地表 纵向分段 开挖天沟、截水沟,并铺砌 横向分层 台阶划分 坡度控制 分层分段开挖 场地排水 坡面修整 堆场设置 坡面防护 弃土堆土 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核查 不合格 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合格 下步路基施工 图11.4路堑施工流程图
11.5 施工要求
11.5.1施工准备
施工前,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提前拆除。
开挖前,测量放线;按永临结合原则,做好堑顶防排水设施。
开挖前应检查坡顶、坡面危石、裂缝、陷穴和其它不稳定情况并妥善处理。
在路堑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相关文件、施工调查资料及此段路堑的特点编制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
11.5.2路堑开挖施工
11.5.2.1机械直接开挖段的路堑
路堑开挖根据地形情况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开挖运输,对施工场地狭窄的地段无法进入机械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工。靠近设计开挖标高面及边坡辅以人工开挖。
路堑挖方采用横向台阶分层开挖,深挖路堑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阶梯掘进”的方式施工;合理安排运土通道与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及施工次序,做到运土、排水、挖掘、防护互不干扰,以确保开挖顺利进行。
按设计边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方式,严禁掏底开挖,开挖面保持不小于4%的排水坡,严禁积水,并且保持边坡平顺。
每段开挖工作完成后,对边坡进行及时防护,当防护不能紧跟开挖进行,要暂时留20cm的保护层,待做边坡防护时再刷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