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一、控制感染源:控制感染源是防止寄生虫病蔓延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及时治疗患病动物,驱除或杀灭其体内外的寄生虫,注意在治疗过程中防止扩散病原;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种寄生虫的发育规律,定期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驱虫。二、切断传播途径:动物感染寄生虫多数是由于采食、相互接触或经吸血昆虫叮咬而引起。为了减少或消除感染机会,要经常保持动物舍及环境卫生。三、保护易感动物:注意饲料的营养及饲养卫生;必要时可采用驱虫药进行预防性驱虫;在动物体上喷洒杀虫剂或驱避剂来防止吸血昆虫的叮咬。 2.简述动物寄生虫病防制的基本措施。
答:一、驱虫:驱虫是指用特效的药物将寄生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驱除或杀灭的措施。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后者包括定期预防性驱虫和长期给药预防
二、卫生措施:环境卫生和饲养卫生。
1) 环境卫生是为切断各种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除了动物舍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之外,主要针对各种寄生虫生活史和流行病学的重要环节,采取相应的阻断寄生虫传播的措施,如加强粪便管理、消灭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安全放牧等。
2)饲养卫生方面要经常保持饲草、饲料的卫生,畜禽应选择在高燥处放牧;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并保持水源清洁,以防感染。
三、特殊措施:包括免疫预防和生物控制,
1)寄生虫与细菌、病毒一样,同样能刺激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寄生虫病的流行,已被证实是确实可行的。疫苗种类有:强毒虫苗、弱毒虫苗、分泌抗原苗、基因工程苗、化学合成苗、核酸疫苗。
2)生物控制动物寄生虫的生物控制(Biological Control,简称BC)是指采用寄生虫的某些天敌(天然拮抗物)来对寄生虫及其所致疾病进行防制的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是采用生态学方法,将寄生虫感染程度控制在一个亚临床水平之下,使之不至于因病害而造成经济损失。分为1.完全的生物控制(Complete BC)2.主要生物控制(Substantial BC):3.部分生物控制(Partial BC): 3.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种类可分为哪些?
答:疫苗种类有:强毒虫苗、弱毒虫苗、分泌抗原苗、基因工程苗、化学合成苗、核酸疫苗。
4.How many kinds of BC can we classify?
Key:There are three BC we can classify: Complete BC,Substantial BC, Partial BC
第八章 小动物线虫病
一、名词解释
1.蛔虫病:蛔虫(ascarids)是人和动物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所引起的蛔虫病主要是幼年动物的疾病。
2.肝-气管途径:很多种线虫其生活史要通过移行来完成,即幼虫在最后定居于其寄生部位之前,需在宿主体内移行很远的距离。最常见的移行路途就是“肝—气管途径”,其具体过程是:发育过程中的幼虫从肠腔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然后经由肝静脉和后腔静脉到达心脏,再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幼虫在肺部经过支气管、气管、食道又回到肠腔中。
3.钩虫病: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s)是由钩口科
(Ancylostomatidae)的钩口属(Ancylostoma)、弯口属(Uncinaria)和板口属(Necator)的线虫在犬和猫的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狐狸、獾、浣熊等肉食兽也可被感染发病。本病临床上以贫血、消化紊乱及营养不良为主要特征。 二、问答题
1.小动物线虫病包括哪些?
答:蛔虫病:犬弓首蛔虫病、猫弓首蛔虫病、狮弓蛔虫病;毛尾线虫病;犬、猫旋毛虫病、肺毛细线虫病、膀胱毛细线虫病、鞭虫病;钩虫病;犬恶丝虫病与犬类丝虫病:犬恶丝虫病、犬类丝虫病;类圆线虫病;猫圆线虫病;肾虫病;犬尾旋线虫病;眼线虫病 2.简述线虫对宿主的危害。
答:线虫对宿主危害的轻重与寄生的线虫种类、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线虫的机械作用与化学作用,以及宿主的机能状态和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线虫成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引起寄生部位器官组织损伤、出血、炎症等病变。例如,肠道寄生线虫可损伤局部黏膜,引起出血及炎症反应。组织内的寄生线虫对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一般较肠道寄生线虫严重。例如,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可导致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线虫的幼虫阶段亦可致病。例如钩虫、血吸虫侵入皮肤可致皮炎;蛔虫或钩虫的幼虫移经肺部时,可导致局部发炎。旋毛虫幼虫可侵犯心肌导致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寄生于肌肉内时可致肌炎
线虫的幼虫或成虫可能发生异位寄生,特别是侵犯重要器官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另外,有些线虫还可传播原虫。例如,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e)的虫卵可传播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
3.比较犬弓首蛔虫病,猫弓首蛔虫病,狮弓蛔虫病的病原形态。 答:在犬体小肠内,犬弓首蛔虫易与狮弓蛔虫相混,鉴别起来比较困难。在放大镜下,可通过比较两个种雄虫的尾部来区分两个种,犬弓首蛔虫雄虫的尾部有一小的指状突起,而狮弓蛔虫雄虫尾部则没有。 猫弓首蛔虫常与犬猫的另一种蛔虫—狮弓蛔虫混合感染,可根据两者的颈翼在形态上的不同而区别。猫弓首线虫的颈翼呈箭头状,后缘和体躯几乎成直角,而狮弓蛔虫的颈翼则向体躯逐渐变细,呈柳叶刀形(图8-12)。此外,同犬弓首蛔虫一样,猫弓首蛔虫雄虫尾部有一小的指状突起,而狮弓蛔虫雄虫尾部则没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