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习题
一、 填充题
1.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 2.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 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4. 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5. 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 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 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 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 ,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 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22.横向购并是指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业属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购并。
23. 横向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母子公司在产品经营中有着前后生产过程,销售与生产之间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4. 混合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5. 分权联盟、协同联盟、集权中心和一体化网络分别体现多国型、国际型、全球型和跨国型公司的典型结构组织。 二、选择题
1.由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国外雇员数占总雇员数的比率平均而得的是( A )。
A.跨国化指数 B. 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2,由跨国公司的国外机构数占总机构数的比率而得的是( B )。
A. 跨国化指数 B.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3.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A )。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4.介于许可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一种市场进入方式是( B )。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5.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是( C )。 A.特许 B. 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 C )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 B. 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7.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 A )为主。 A. 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8.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 A )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9.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 B )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 直接投资
10.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 A )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1.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B )。
A. 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2.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 )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 C )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