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企业员工不是赚取工资的工具,而是一个通过劳动实现个人价值的主体。虽然他们在地位上与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同,但是,他们也是有自我意识、有尊严、有感情、有自己思想的社会人,也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公民。如果把员工看成是各种不同的人才,尊重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不把企业员工看作是打工者的话,他们就会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成为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同时尊重消费者、奉献社会的话,企业必然受到爱戴。因此,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强化企业遵守法律的自觉性,使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区的社会责任,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作为劳动者的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人为本”意味着企业必须尊重劳动者、肯定个人尊严、实施充分的培训、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关心每个人的成长、为员工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承担社会责任,在表现上似乎是企业为员工付出了一定的成本,所以,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这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所强调的改善员工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发展实际上是与我国的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宗旨一致的。
倡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即倡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一是充分尊重员工,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特别是要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员工的民主权利;二是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包括员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特别是要维护好员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劳动权益通过合同形式加以保障;三是重视安全责任建设。安全生产着眼于人,旨在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大力改善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状况,防范和控制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二)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方案 1、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
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生态平衡的一件大事,治理环境污染被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保护环境的法律通过多次修订已经完善,企业践行环境责任就有法可依,因而要加紧《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实施,促进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法制化,从而使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根据2006年的工作安排,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检查重点集中在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地区,并以水环境保护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主要内容。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整顿工作。对于超标排污企业,必须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洞庭湖地区101家造纸企业污染的问题,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加强对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湘西“锰三角”等区域的污染治理[23]。 2、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
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即经济手段。通过实施经济手段,以有效地遏制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例如对化工或造纸等多污染的企业进行征税和高额的罚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污染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再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专项治理。
2008年10日四川省环保局通报对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方便面和调味品生产的企业,企业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悬浮物。目前该公司六条生产线已全部停产,现有污水全部收集处理不外排。四川省环保局在调查中发现该企业未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未经验收,主体工程已投入生产,遂在今年1月4日对企业下达处罚通知书,责令该企业停产治理,并处罚金10万
元。近年来,屡屡有一些拥有较好环保口碑,甚至是“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生环境违法行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污染状况呈上升势头,部分原因是相当一部分跨国企业执行双重标准,在中国缺乏环境责任感[24]。
3、关闭、兼并或整合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各种要素资源的再调整和再组合,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以改善企业现状,即对经济实力不好的中小企业而又造成环境污染大,缺乏治理能力的,可以关闭或者由大企业兼并、整合,以减少环境破坏、浪费资源,并加大财力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为提升长株潭环境质量,一些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迁出长株潭核心区。株洲市将关停或搬迁18家大企业或生产线。这些拟关停项目,涉及大型企业株冶、株化的相关生产线。湘潭也在力推重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其中,湘潭电化(爱股、行情、资讯)集团将实现整体搬迁,它所在的现有位置——湘潭竹埠港工业区将被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长沙,湖南老牌企业“湖南丽臣”建在长沙市岳麓区的河西分厂,也在不久前完成了搬迁工作[25]。 4、增强企业环保和节约资源意识
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政策,进行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宣传,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加强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并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即重视各个工作环节的环保和节约资源工作,使企业的生产行为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并注重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例如工厂的废气、废水,医院的废医疗器械及污染水源等企业运转而产生的废弃物均应由企业自觉、有效地处理好,以避免污染环境。防胜于治,将破坏环境的行为扼杀在摇篮里,远胜于破坏后再治理,同时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使用。 (三)正确处理好社会与企业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社会与企业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企业个体利益,以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然而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商业场上,以盈利为惟一的目的,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有的企业为达到这一目的,便从不顾及社会利益,甚至有时将企业的盈利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于是不择手段地生产、推销,认为只要产品赚了钱便万事大吉。殊不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协调起来,那么企业就等于是在竭泽而渔,自毁生存空间[26]。
例如,湖南株洲清水塘周围有很多化工厂,曾经为湖南乃至株洲的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由于污水处理未做好,现在清水塘的水不清,人们不能喝,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生活困难,试问,这样的企业还能发展吗?要使企业有持续的发展,企业就要改变经营理念,将追求社会效益纳入企业的目标,即企业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企业认真处理好这项工作,将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 五、结束语
在为构筑两型社会而努力的新形势下,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在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承担起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等。这样的企业才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才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连珠.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企业管理,2008年1-2月合刊 [2] 黎友焕,叶祥松.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7,(5):98 [3] P·普拉利.商业伦理[M].中信出版社,1999
[4] 段文,晁罡,刘善仕.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2
[5] 石友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成本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2002,(9) [6] 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WTO经济导刊,2007,(1) [7] 朱贵平.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科学发展观透视[J].经济问题,2005,(7)
[8] 金乐琴.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对策[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1) [9] 杨瑞龙,周叶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运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陈立勇,曾德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绩效与社会责任[J].湖南社会科学,2002,(6)
[11] 崔迅,刘广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价值体系与价值经营战略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12] 马力,齐善鸿.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2) [13] 田虹.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M].管理现代化,2006,(1) [14]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3.
[15] 佚名.正确理解“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J].武汉学刊,2007,(6): 1
[16] 欧阳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解放思想[J].经济研究参考,2008,(55): 46 [17] 张炜,樊瑛.节能减排目标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外企业文化,2008,(2) [18] 案例讨论.法律论坛,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law/1/145462.shtml [19] 廖荣碧.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8,(2):36-37 [20] 佚名.关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以广东江门为视角. http://www.fortj.com/book/lunwen2/joke/joke5/joke5681.htm [21] 童素娟,丁凯.“三鹿事件”凸显企业社会责任危机[J].浙江经济,2008,(18):54 [22] 廖晓琳.浅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企业家天地,2008,(9):75-76 [23] 环境新闻纵览.中国环境报,
http://www.envir.gov.cn/info/2006/11/112893.htm,2006 [24] 3跨国公司污染环境被通报.山西新闻网,
http://www.daynews.com.cn/sxwb/aban/16/447960.html ,2008
[25] 要环境不要GDP 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迁出长株潭或关闭.百度贴吧, http://tieba.http://www.njliaohua.com//f?kz=419850353,2008
[26] 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中国航天新闻网,http://www.china-spacenew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