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ē」。
9 n\ U而重音「え」的前面还有假名「い」,那就要读“三声”「ǐ」。
到重音前还有假名,而这个假名「い」又是前一个假名的长音,那就是说把前一个假名拖长
一拍即可。
所以这个词所读出来的音用汉语拼音声调写出来的话即是:
ǐ ē
% i2 w0 i' V3 K8 B. d8 h' _: Q- g3 n
いいえ 三声、一声 (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完后是不是发现这样的读音跟平的「━━━」
完全一样?
' D9 w# d. H3 }( B* j4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任何词,不管它有多长,只要它的重音落在最后一个假名上时,就把它
当平的来读。
这时,同学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写成「━━━」平的呢?
我们来看示例7
* l- ` E3 i- j# I示例7: ━┓ ━ はな はな
% |; Q# e: o. P# S. ?(
花 鼻
按照上面的规律,单独读这两个词,它们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都是「hǎnā」。那么我们怎
么区分它们呢?
现在我在后面加上一个主格助词「は」。(「は」的本音是「ha」,但作为助词出现要读作
「wa」,详见第一课语法解释)
━┓ ━ はな はな 花 は 鼻 は
按照上面的规律,这两个词读音就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词读作「hǎnāwa」,wa为“轻声”;
第二个词读作「hǎnāwā」wa为“一声”。
: A/ P3 C. T+ g8 T6 I+ w$ b/ A5 k; L/ h( o9 K* q, S
(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它们声调上的区别)
' C, ~7 P* h8 b0
(2)音读、训读
! ^. v# P1 b\ H' F有的时候我们看一些日文的词,同样一个字或词可能会有好几种不同的发音,为什么呢?这
是根据词汇的发音产生的原因不同而不同。
* ?2 g+ [& I+ k\p3 \\9 ]9 `
日文中的词汇,从发音上来看还可以分为音读和训读。
音读:从中国的各地方言(包括朝鲜语)中传到日本后,发生一些变化后所产生的发音
2 E9 q9 d0 Q5 S7 j! C' ~\
训读:日本人自己创造的发音(中文中不存在类似的读法) 音读和训读的发音非常好区分,我们现在来看一个例子。
示例1:
人「ひと、にん、じん」
括号里是“人”字在日文中出现的其中三种发音。读一读看看,觉得哪一个不可能是中国方
言传过去的?
答案是第一个「ひと」的发音。那就是说「ひと」是训读音
6 j2 k# J- r- N1 O K
) B' [+ `! 那么另外两个呢?读起来都很像中国方言的发音。实际上「にん」和「じん」都是音读音
I4 Q9 r
为什么音读里会有不同的念法呢?
在日文产生的过程中,日本人是跟中国不同地区的人学习的发音。
「にん」这种发音,我们把它叫做“吴音”;
1 I5 _: }* d1 ?) j+ x) A0 U
「じん」这种发音,我们把它叫做“汉音”。
3 L$ q2 k6 C- Q\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求大家辨别出具体的“吴音”还是“汉音”,大家只要辨别出是不是
“音读音”就可以了。
8 f# E+ t* Z( X% T! b- F/ m y- J0
\v/ \\此外,在音读中除了刚才提到了“吴音”和“汉音”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唐音”。 宋、元、明、清时代的字音也有一部分传到日本,叫做唐音。在现代日语里唐音用得很少。
因此这里不需要大家记忆,了解一下即可。
学会辨别音读和训读对于以后的词汇学习非常有用。它可以告诉你这个词该怎么用。
音读音大部分都是跟其他词连用,而很少单独出现
4 S. W; L1 c( {5 s5 A1 d- e! d/ A+ Z9 V) L* B7 A! P. @/ b'
训读音大部分都是单独用,很少和其他词连着出现
示例2:
ひがし にし みなみ きた 東 西 南 北
とうざいなんぼく 東 西 南 北
这两组词都是“东、西、南、北”。按照上面的判断方法,我们知道第一组是“训读”,第二组是“音读”。也就是说第一组可以分开来单独使用,而第二组一般是连着出现的。
\t) I: _/e)T\A+w!e#] Y)i\
比如:我家在学校的东边。(这里的“东”是单独出现,所以用第一组的训读读音) 再如:今天刮的是东南风。(这里的“东南”连起来出现,所以用第二组的音读读音)
# _. h3 [* u% a- `7 w!
学会辨别音、训读,对于我们以后判断词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用在什么场合该用哪种发音,
就可以参考一下音、训读的规律
(3)浊音化、重音化
& k( P3 x# p, M$ ], C0 e% R9 R* f\C\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之前的浊音表里讲过的特殊浊音「じ」和「ぢ」、「ず」和「づ」的发音
完全一样吗?
( C; ]# x* t8 h. p% {8 a&
; l* w* q( ? 当时我说如果遇到「ji」和「zu」的发音,我们大部分都用「じ」和「ず」 下一行出现的「ぢ」和「づ」很少出现于词里,它们大部分是因为音变而变出来的。
a) r0 [3 a$ p& R! ~- R:
这种音变我们把它叫做“浊音化”
浊音化:当两个名词合成为一个新的名词时,通常会在第二个名词的第一个假名上发生“浊
音化”,同时发生“重音化”
示例1:
━ ━ ━━┓ ちか ちか ちかぢか近 +近 = 近々
6 c4 j- m6 ]4 |% c/ @2 r1 y0 q8 t; ^
$ u7 ^, O0 {+ \\$ d% A; t
两个名词「近」和「近」合成为一个名词「近々」时,在第二个名词「近」的第一个假名「ち」上发生浊音化(即把「ち」变为相对的浊音「ぢ」),同时发生重音化。重音变到「ぢ」的
位置上。 示例2:
7 v0 K: e1 l* M8 T━ ━━ ━┓
# L, W2 Y. g+ F5 gこ つつみ こづつみ 小 + 包 = 小包
两个名词「小」和「包」合成为一个名词「小包」时,在第二个名词「包」的第一个假名「つ」上发生浊音化(即把「つ」变为相对的浊音「づ」),同时发生重音化。重音变到「づ」的
位置上。
这样的浊音化现象,在日文中经常会看得到。
示例3:
# _$ [' z6 w+ ━━━ ━━━ ━━━━┓
( D0 X( Y j8 I) g5 Jかぶしき かいしゃ かぶしきがいしゃ
! x1 v# V+ s/ S/ 株式 + 会社 = 株式会社
两个名词「株式」和「会社」合成为一个名词「株式会社」时,在第二个名词「会社」的第一个假名「か」上发生浊音化(即把「か」变为相对的浊音「が」),同时发生重音化。重
音变到「が」的位置上。
示例4:
━━ ━━━ ━━┓ うで とけい うでどけい 腕 + 時計 = 腕時計
两个名词「腕」和「時計」合成为一个名词「腕時計」时,在第二个名词「時計」的第一个假名「と」上发生浊音化(即把「と」变为相对的浊音「ど」),同时发生重音化。重音变
到「ど」的位置上。
3 `( H9 X5 ^/ R\o, p\
有时也会遇到第二个名词的第一个假名本身已经是浊音的情况,那这个时候就跳过第一步浊
音化,直接进行“重音化”
; f( r4 x( D/ b重音化:当两个名词合成为一个新的名词时(5个字以内),通常会在第二个名词的第一个
假名上发生“重音化”。
示例5:
/ o\c+ w5 I4 o
9 i9 j& X# S! c# ?5 I, {3 O. ━━━━ ━━━ ━━━━┓
; ?) A5 K8 H0 T I5 sとうきょう だいがく 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
東京 + 大学 = 東京大学
两个名词「東京」和「大学」合成为一个名词「東京大学」时,第二个名词「大学」的第一个假名「だ」本身就是浊音,所以不需要进行浊音化,直接发生重音化即可。即重音变到「だ」
的位置上。
8 i; n; O' g: @8 _ l0
*注意:这种规律不符合合成后为4个字以上的词
示例6:
+ t+ c0 R W4 U. M& a: c4 W
━━━ ━━┓ ━━━━━┓ とうきょう りょこうしゃ とうきょうりょこうしゃ
東京 + 旅行社 = 東京旅行社
两个名词「東京」和「旅行社」合成为一个名词「東京旅行社」时,第二个名词「旅行社」的第一个假名「りょ」没有相对的浊音,所以不需要进行浊音化,本来应该继续发生重音化。但这个词合成后是5个字,所以不符合重音化的规律。读重音的时候还是按照原来的重音去
读。
- r- F* s. ~* [6 r2
[ 本帖最后由 nic 于 2007-11-27 00:33 编辑 ]
回复 引用 报告 道具 TOP
nic
荣誉会员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