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是什么
今年,我接手一个“普通班”的语文教学。面临高考,班里有十几个学生已经自行放弃,他们集中坐在教室的后两排,每天上课只是趴在桌上睡觉。我曾一个个地把他们喊醒,但不多会儿,他们就重新趴下。
我找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原来他们也想好好学习,但他们从高一时就荒废了学业,现在想听课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听不懂,又不能扰乱课堂纪律,只好睡觉。我便对他们说,学语文倒不必拘泥于课内,如果不想听课,可以带一些喜欢的书或杂志来读,但前提必须是健康的。他们中有几个照做了,但另外几个依然如故。跟他们说荒废光阴多可惜呀,但没有用,他们的时间似乎和他们家的财富一样,富余得无法消耗,青春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概念。我只能在心里长长地叹口气,渐渐地对他们也有了些厌弃的意思。
但不久,我便发现我有些错了。
有一天,看见一个日日趴着睡觉的“纨绔子弟”拿着安妮宝贝的书在读。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安妮宝贝,他嗫嚅了好一会儿,终于告诉我说读她的文字让他感觉到温暖。我说安妮宝贝的文章是不是有点消极和自我做作,他说不是。他又告诉我说他不喜欢读名著,因为读不懂,并且那里的生活离他太遥远了,而他现在的生活很像安妮的文字,只是他说不出,她替他表达了出来。那
天,我们谈了很多,我也通过他了解到他们那类人的内心世界。最后,我鼓励他说:“你是一个男子汉啊,还是要努力背起自己的责任啊!”他很真诚地对我说了声“谢谢”。从此,上课时他睡觉的时候少了。
这件事过去不久,我布置了一篇《在我成长的路上……》的作文。在他的作文里,我了解到了他“堕落”的轨迹,也了解到他父亲对他的期待:“不管我的事业有多成功,我只希望我培养的不是一个失败的儿子。” 在文章的结尾,他写道:
“那天,我哭了,流过再多的血,受过多大的委屈,我都不曾落泪,然而那天晚上,我的泪落在地上,摔个粉碎……” 我写下了长长的评语,其中有这样的话:“不要辜负你的父亲。也许明年你不能走进大学的校门,但你可以好好地做‘人’,在别处堂堂正正地走出一条路,干出一番事业。老师衷心祝福你,也期待你在未来的日子里,给我们大家一个惊喜。” 这样的例子还有几个。照理说,我应该多关心那些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不过十个左右。在教学中,我是注意到这点的,但这不意味着我可以忽略那剩下的三十几个。因为一个和谐公平的环境,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况且没有一个人可以打包票,说某某学生是一定上不了大学的:只要努力,便有希望在!
有一天,一位老教师来听课。那节课是文言文实虚词的练习,
我采用的是每个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发言的形式。平时,前面的学生扭头一看便很自然地跳过那些睡觉的学生,所以彼此并不妨碍。但那天,也许是有人来听课的缘故,他们没有睡觉,很积极地翻开了练习册,轮到他们时他们也很自觉地站了起来,只是张不开口。我便启发他们,直到他们能说出正确的答案。 “那些学生,不要等,不要启发,不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可以了。”课后,那位老教师对我说。 我愣住了。我说我不希望他们在我这里感到自己在被遗弃。是的,我知道他们考大学的希望很渺茫,但如果他们从我这里学到的是冷漠和自私,那么你还指望他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呢?
其实,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些学生正在慢慢重拾自己的信心,他们开始了改变,他们更需要鼓励!尽管明年他们依旧不能迈进大学的校门,但我希望他们能怀着做人的信心去面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很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到南方去打工,几年后忽然给我寄来了贺卡,上面只有一句话: “老师,我一直没有忘记你的教诲。”
读着它,我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它也一直给我以提醒,使我谨记,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 语文教育是什么?我说不好;但我想,如果没有了对学生心灵的关怀,那它就什么都可以是,却也什么都不是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