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卷》(word版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 8:0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则1厘米:4000000厘米=1:4000000; 故答案为:1:400000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2.【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把合数a分解质因数是:bc=a(一定),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反比例; 故答案为:反.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13.【分析】此题应抓住不变量进行分析,在本题中女生人数不变,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出原来男生的人数,再求出女生有:360×(1﹣40%)=216人;然后根据后来男生人数占增加后总人数的50%,得出后来女生人数占增加后总人数的(1﹣50%)=50%,即增加后总人数的50%是216人,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得出增加后的总人数,最后用后来的总人数减去原来的总人数就是增加的男生人数. 【解答】解:女生人数:360×(1﹣40%) =360×0.6 =216(人), 216÷(1﹣50%)﹣360 =432﹣360 =72(名);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女生的人数”不变,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出增加后的总人数,进而进行分析,依次求出问题答案. 二.判断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4.【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如果上升记为负,则下降就记为正,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解: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是错误的;正、负情况是人为规定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15.【分析】因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即V=sh,所以原题说法是正

确的.

【解答】解:因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求,即V=sh; 所以原题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是考查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它们的体积公式可统一为V=sh.

16.【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以及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 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即两个内项的积也是1,

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1,也就是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所以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以及倒数的意义.

17.【分析】把衣服的原价看作单位“1”,打5折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即衣服的现价是原价的50%. 【解答】解:把衣服的原价看作单位“1”,打5折就是按原价的50%出售,即衣服的现价是原价的50%.所以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关键找对单位“1”,利用折数的意义做题.

18.【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因为每天的平均用煤量×使用的天数=煤的数量(一定),

也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所以,煤的数量一定,使用的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三.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1分)

19.【分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向南记为正,则向北就记为负,由此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解:如果规定向南走为正,那么﹣100米表示的意义是向北走100米;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20.【分析】先把糖和水的质量相加,求出糖水的总质量,再用糖的质量除以糖水的总质量即可求解. 【解答】解:30÷(30+90) =30÷120 =25%

答:糖占糖水的25%.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关键是看把谁当成了单位“1”,单位“1”的量为除数.

21.【分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可知: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的比是1:3,如果圆锥高是圆柱的2倍,则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的比是2:3;由此解答. 【解答】解: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的比是1:3,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2倍,则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的比是2:3,即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故选:C.

【点评】明确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积的比是1:3,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分析】先求出:3的比值,然后逐项求出每一个比的比值,再根据比例的意义,与:3的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解答】解::3=

A、4:3=,不能组成比例; B、1:12=

,能组成比例;

C、:=,不能组成比例; D、8:6=,不能组成比例;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的运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

两内项的积判断.

23.【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A、因为每天看的页数×所看的天数=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的天数成反比例;

B、圆锥的底面积×高=体积×3(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C、修了的米数+未修的米数=一条路的总米数(一定),是和一定,所以修了的米数和未修的米数不成比例.

D、因为:影子的长度÷物体的高度=每单位长度的物体映出的影子的长度(一定),因此,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 故选:D.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四.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24.【分析】根据小数、分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解答】解: 23.9+27=50.9

4﹣=3 5.8÷0.1=58

2.5×0.4=1 ×2.4=1.8

1﹣0.05=0.95 3×÷×3=9

÷=

【点评】口算时,注意运算符号和数据,然后再进一步计算.

25.【分析】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7求解.

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求解.

【解答】解:x:56=8:7 7x=448 7x÷7=448÷7 x=64 23:x=12:14 12x=32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卷》(word版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4178qmtc7g2499ip734mu7526kg600fn8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