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刺法灸法综合试题(小阿张把原文件附的答案整理进去啦,方便查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2:45: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7.在针刺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触电样感觉向四肢发射,甚至出现暂时性瘫痪,是(D)

A.一种无烟艾条B.一种艾灸和针刺相结合的方法 C.一种特制的粗毫针加温后的刺法 D.一种将针烧红热后刺入腧穴的方法 E.一种药艾条的实按灸 28.雷火神针是(E) 29.火针是(D)

A.等待经气而至B.使得气感减弱

C.促使经气通过经气瘀滞或关节处,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逆乱的经络之气E.使针下所得之气留守勿去 30.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C) 31.搬垫法可(E)

A.毛刺B.分刺C.关刺D.短刺E.半刺 32.可用于治疗肌腱、韧带和关节病变的(C)

33.可用于治疗各种骨病及其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是(D) 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体D.耳轮脚周围E.对耳轮上下脚 34.与消化道对应的耳穴分布在(D) 35.与躯干对应的耳穴分布在(C)

A.镵针B.长针C.锋针D.毫针E.圆利针 36.毫针是由古代九针中什么发展而来(D) 37.皮肤针是由古代九针中什么发展而来(A) A.浅刺1~2分B.深刺2~5分C.深刺1.5~2寸 D.不宜深过皮下E.在皮表点刺,不入皮 38.火针在四肢、腰腹部针刺深度是(B) 39.火针在胸背部针刺深度是(A) (三)C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A.2%来苏尔B.1:1000升汞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40.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上述(C)溶液浸泡消毒。

41.在水中加入上述(D)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以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A.温热作用B.负压作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42.拔罐法具有(C) 43.艾灸法具有(A)

A.颞前线B.顶颞前斜线C.两者都是D.两者均非 44.头皮针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可选(B) 45.头皮针治疗运动性失语可选(C)

(四)X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46.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ABD)

A.腧穴特性B.针刺的手法C.医生的性别D.机体的机能状态 E.气候

47.与躯干四肢对应的耳穴分布在(ABD)

A.对耳轮体B.对耳轮的上、下脚C.耳甲艇D.耳舟 E.耳轮脚周围

48.三棱针疗法主要适应于(ABDE)

A.实证B.痛证C.虚证D.瘀证E.热证 49.属于《灵枢·官针》刺肉之法的是(ADE) A.分刺B.毛刺C.关刺D.合谷刺E.浮刺 50.艾灸时,下列哪种情形宜用大炷、多壮(BCD)

A.老人B.青壮年C.初病体实D.腰背腹部E.四肢末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飞经走气四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此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有温通气血推动经气运行的作用。(√)

2.针尾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身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部标志。(×)

3.毫针的直透法是指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刺入腧穴得气后,针尖继续刺入,在相应腧穴得气后,方可实施相应手法。(√)

4.合谷刺是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提插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即强;反之,针感相对较弱。 2.《灵枢·官针》所载的关刺,恢刺为刺筋之法。短刺,输刺为刺骨之法。 3.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4.艾炷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5.临床上对于失眠、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无法确定体表区域的疾病,一般选用腕踝针进针点上1进行治疗。

6.皮内针法取于《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治神: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2.按截法: 按截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右手握住针柄,左手按压针穴的上方,然后施以捻转、提插等手法,可使经气下行;反之,按压针穴下方,可使经气上行。《金针赋》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即是此法。

3.化脓灸法: 化脓灸法是指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这种烧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灸疮愈合过程中对机体产生持续的刺激与激发作用,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

4.守气: 守气就是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本法可使已经出现的得气感应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临床上多用推弩法、搬垫法进行守气。

5.水针: 水针又称腧穴注射法,是先将注射针刺入人体有关腧穴,探得得气感,再将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穴位内,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1.合谷刺

合谷刺出于《灵枢·官针》,为刺肉之法。所谓“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分肉,肌肉层间隙。(《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曰谷”,故名合谷刺。

操作: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

2.什么是三棱针的散刺法?简述其具体操作方法。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操作: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大小,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促使瘀热、肿胀、脓液得以排除。

六、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悬起灸操作与适应范围?

悬起灸是指在穴位或病变局部的上方进行艾条灸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三种。

(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临床应用广泛,适应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

(2)回旋灸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

(3)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急性病症。

2.何谓得气?试论得气的临床意义?

(1)所谓得气主要指针刺过程中毫针与经气相得,即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又称为气至、针感或针刺感应。得气的指征包括自觉指征和他觉指征,前者是指接受针刺者的主观感觉和反应。主要有酸、麻、胀、重、凉、热、触电感、跳跃感、蚁走感、气流感、水波感、和不自主的肢体活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疼痛感等。后者是施针者感觉和观察到的现象。得气后针下可由原来的轻松虚滑转为沉紧涩滞,出现如鱼吞钩等手感等。

(2)《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得气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针刺得气与否在某中程度上决定了针刺的疗效。针刺得气的速迟是判断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变化以及针刺取效的快慢等的重要依据。针刺得气是施行行气法和补泻手法的基础和前提。

试题四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最早的针具是(C)

A.骨B.铜C.砭石D.竹E.金

2.煮沸消毒法可将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C)

A.凉水放入,水沸即可B.水沸后再煮5~10秒钟 C.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D.水沸后再煮60分钟以上 E.水沸后再煮1~5分钟

3.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B)

A.针刺补泻手法B.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C.腧穴的特性 D.毫针的粗细长短E.针刺时的时令节气 4.临床最常用的毫针是(A)

A.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1~3寸 B.粗细为32号,长短为0.5~1寸 C.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4~5寸 D.粗细为24~26号,长短为1~3寸 E.粗细为32号,长短为1~3寸

5.毫针针身与针尾的连接部分,是观察针身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部标志是(C)

A.针尖B.针身C.针根D.针柄E.针尾 6.下列属于提插泻法的操作是(D)

A.重提轻插,慢提急按B.重插轻提,紧提慢按 C.重插轻提,慢提急按D.重提轻插,紧提慢按 E.重插轻提,慢提慢按

7.若患者形体较肥胖,天枢穴应用何种进针法(C)

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

8.透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D)

A.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B.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 C.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

D.直透法:平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 E.以上均不是

9.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D)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10.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腕踝针的选点原则(C) A.上病取上,下病取下B.区域不明,取双上1 C.左病右取,右病左取D.左右共针E.上下同取 11.临床应用穴位磁疗出现副作用的时间一般是(A) A.2天B.15天C.30分钟D.1周E.2小时

刺法灸法综合试题(小阿张把原文件附的答案整理进去啦,方便查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4q58obu69pg7z7ha05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