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学院2014-2015应用化学《波普分析》
紫 外 可 见 光 谱 习 题
2. 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D)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
B.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C.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3.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法合适的检测波长范围是(B)
A. 400-800 nm; B. 200-800 nm; C. 200-400 nm; D.10-1000 nm。 4. 在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在近紫外光区产生两个吸收带(B) A.丙烯; B.丙烯醛; C.1,3-丁二烯; D.丁烯。
5. 丙酮的紫外-可见光区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哪一个。(D)
A.环己烷; B.氯仿; C.甲醇; D.水。
5
苏州科技学院2014-2015应用化学《波普分析》
6. 下列四种化合物a、 b、 c、d。
HCCH2HCCH2HCCH2HCCH2
a b c d 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区中,λmax分别为(B)
A. a > b > c > d; B. b > c > d > a; C. c > d > a > b; D. d > a > b > c。 7. 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摩尔吸光系数的数值(C)。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变化值。 8. 摩尔吸光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摩尔吸光系数是化合物吸光能力的体现,与测量波长无关; B. 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化合物本身性质和浓度; C. 摩尔吸光系数越大,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D. 摩尔吸光系数越小,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9. 透光率与吸收光度的关系是(A)。
A. lg1/T = A; B. lgT = A; C. 1/T =A; D. T = lg 1/A。 10. 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中,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B)。 A. 波长变短; B. 波长变长; C. 波长不变; D. 谱带蓝移。 11. 区别n→л*和л→л*跃迁类型,可以用吸收峰的(C)。 A.最大波长; B.形状; C.摩尔吸光系数; D.面积。
12.某化合物在220-400 nm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类(D)。 A.芳香化合物; B.含共轭双键化合物; C.醛类; D.正己烷。
13.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 = 305 nm,在乙醇中测得λmax = 307 nm,请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类跃迁类型所引起的?(C)
A. n→л*; B. n→σ*; C. л→л*; D. σ→σ*。 14.下列哪个化合物不适合作为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D) A.环己烷; B.甲醇; C.乙腈; D.甲苯。 15.下列基团不属于紫外-可见光光谱中助色团的是(C) A.-OH; B.-NH2; C.>C=O; D.-Cl。
16.某化合物的一个吸收带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 = 327 nm;在水中测得λmax = 305 nm,请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种跃迁类型所引起的?(A)
A. n→л*; B. n→σ*; C. л→л*; D. σ→σ*。
17.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 = 305 nm,在乙醇中测得λmax = 307 nm,请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类跃迁类型所引起的?(C)
A. n→л*; B. n→σ*; C. л→л*; D. σ→σ*。
6
苏州科技学院2014-2015应用化学《波普分析》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 名词解释
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 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 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 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 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 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 第二章 红外光谱 一、名词解释:
1、中红外区 2、fermi共振 3、基频峰 4、倍频峰 5、合频峰峰 9、不饱和度 10、共轭效应 11、诱导效应 12、差频
7
6、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 8、相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