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
知识与能力》复习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贝贝听着听着突然笑出声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了看贝贝,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 )。 A.社会性 B.冲动性 C.传染性 D.深刻性
2.2岁的幼儿说出“骑车”一词时,既可能是体现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欢骑车”,也可能是表示意动的功能,表示“我想玩骑车”,3岁之后,幼儿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反映出幼儿的语法发展是( )。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不完整到完整 D.从情境性到连贯性
3.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 A.模仿 B.操作学习 C.使用工具 D.习惯性
4.儿童满周岁的时候,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晃晃悠悠,但却坚持要自己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成人的指挥,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的( )。 A.敏感期
B.关键期 C.最佳期 D.转折期
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6.由幼儿园自行开发和管理的课程是( )。 A.国家课程 B.园本课程 C.预成课程 D.生成课程
7.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 )。 A.主动性 B.活动 C.兴趣 D.创造力
8.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框架的游戏活动被称为( A.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结构游戏 D.有规则游戏
)。 9.儿童2岁半以后能自己玩玩具,进行游戏,但不参与别人的游戏,似乎没有意识到其他儿童的存在,从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看,这种游戏水平属于( )。 A.非游戏行为 B.独自游戏 C.平行游戏 D.合作游戏
10.建立生活常规的意义不包括( )。 A.保障幼儿的安全 B.方便教师保教工作的需要 C.保障集体生活及幼儿的交往需要 D.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 11.幼儿园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及制定依据。
12,.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简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20分)
13.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有一名实习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幼儿××发展水平测验”。他设计了两个题目:I.设A大于B,B大于C,请小朋友说说A和C哪一个大?Ⅱ.小王同学比小李同学高。小李同学比小张同学高,请问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谁高?他选用“随机取样”方式在大班选用了题目I,在中班使用了题目Ⅱ。可出乎意料,他发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高于大班。他满意地把这个新发现告诉老师,老师说他可能弄错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习生测验的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哪个方面? (2)老师为什么说他可能弄错了,请你给他指出来。
15.某幼儿混合班开设的课程几乎与小学一年级相同,老师的教育教学也搬用小学上课的方法,教幼儿拼音、识字、计算等知识和技能,期中、期末还进行考试、评分,很少组织游戏和体育活动,对唱歌、图
画课不重视,经常改上拼音、识字、计算及智力训练课。结果一年下来,班里的幼儿体质明显下降,生病回家的有好几位,在班里上课的也多是无精打采。这班幼儿升入小学后,多数对语文、数学课不感兴趣,而对考试分数却分分计较,他们的体、智、德、美综合素质还不如没有受过学前教育的同年级其他同学。 运用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原理的理论对此现象加以分析和评论。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16.娃娃家里,幼儿A在分配角色,幼儿C突然跑过来要当“爸爸”,可是A已经将“爸爸”的角色分给了幼儿B。于是,两个小男孩为了谁当“爸爸”的问题起了争执。这时,另一个幼儿D过来对B说:“我们去玩玩具吧。”B听了很高兴地和D走了,娃娃家又平静了下来。
争执的现象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有的时候老师不必介入调停,幼儿会白行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也不错。
请你据此设计一个大班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小朋友。
2016下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幼儿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新人园的一个孩子哭泣着要找妈妈,会引得早已习惯了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听故事时,一个幼儿笑,其他幼儿也跟着哈哈笑起来,所以选择C选项。
2.【答案】A。解析:幼儿早期的语言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最初这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以后才逐渐分化,这体现了幼儿的语法发展是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3.【答案】C。解析:在婴儿期,婴儿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使用工具.故选C选项。
4.【答案】D。解析: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会出现心理发展的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题干中幼儿刚满周岁时,突然变得不再顺从成人,正因为其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5.【答案】C。解析:幼儿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具有表面性。A选项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之上的,4岁半的幼儿不具备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B选项,生命是内在属性,幼儿不具备通过内在属性进行分类的能力。而C选项,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正是表面性的体现。
6.【答案】B。解析:园本课程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基础上编制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由幼儿园自行开发和管理。
7.【答案】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儿童、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只有放开让幼儿进行创造,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