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即从整个国民经济看,价值形态的分配超过了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分配。 4、试分析货币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1)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 (2)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 ①财政支大于收。 ②财政收支虚假。 ③财政应支未支。 ④信贷自身膨胀。 (3)国际收支的影响。
★5.简述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特征。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1)由于中国的信用制度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不能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自然变动,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极为微弱,利率很难对货币供求发挥调节作用;
(2)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的特征,由此导致社会经济经常处于投资扩张过度、货币供给偏多的失衡状况。 四、论述题
1.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 答题要点:
(1)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共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失衡的类型,是供大于求还是供小于求; 第二步:分析失衡的原因; 第三步:选择相应的对策; 第四步:采取行动。
(2)假设货币供大于求,那么有以下四种类型对策可供选择:
①供应型调节:指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②需求型调节:指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③混合型调节:既要采取供应型调节,也要采取需求型调节,以尽快做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 ④逆向型调节:指中央银行采取火上浇油之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该通货膨胀类型
是 【 A 】
A.需求拉上论 B.成本推进论 C.开放型通货膨胀 D.隐蔽型通货膨胀 2.面对通货膨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 【 C 】
33
A. 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 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C. 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比例
D. 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
3. 不属于通货紧缩三要素定义内容的是 【 C 】 A.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B.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C.社会总需求下降 D.经济衰退
4.认为通货紧缩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是 【 C 】 A.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B.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C.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D.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5. 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B 】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 结构型通货膨胀 D. 以上各类型
6. 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 【 B 】
A. 不存在通货膨胀 B. 存在抑制性的通货膨胀 C. 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 D. 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7.通货膨胀对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属于 【 A 】
A.紧缩性货币政策 B.改善供给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8.通货膨胀对策中,压缩财政支出属于 【 D 】 A.改善供给 B.紧缩性收入政策 C.收入指数化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9.通货膨胀对策中,进行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属于 【 C 】 A.控制需求 B.改善供给 C.收入紧缩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
10.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是 【 D 】 A.削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11.不属于通货紧缩有害方面的 【 D 】 A.储蓄增加的同时个人消费相应减少 B.实际利率上升,债务人负担加重 C.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吸引力下降
D.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占领市场分额而运用降价促销战略。
12.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是 【 D 】 A.银行信用膨胀 B.财政赤字 C.经常项目顺差 D.资本项目逆差
二、多项选择题(在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货币必要量所引起的货币现象表现为 【 CD 】 A.生产过剩 B.需求不足 C.货币贬值 D.物价上涨 E.排队购物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可分为 【 AD 】 A.工资推动 B.预期推动 C.价格推动 D.利润推动 E.政府推动
3.在通货膨胀中,会受损的经济主体是 【 AC 】 A.债权人 B.债务人 C.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人
34
D.以利润收入为主的人 E.出售资源性产品的人
4.以下属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手段的是 【 ACD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贷款利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5.通货紧缩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 ABD 】 A.有效需求不足 B.货币购买力增加 C.股票价格下降 D.失业增加 E.物价总水平上升
三、计算题(无)
四、简述题
1.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 、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什么是通货紧缩?简述通货紧缩的类型。 答案要点:通货紧缩:
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通货紧缩按持续时间不同,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它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还可按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为伴随经济增长减缓的通货紧缩和伴随经济增长上升的通货紧缩。 3.简述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几种理论观点。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五、论述题
★1.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案要点:
(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35
①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②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物价上涨。 ③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④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2)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①银行信用膨胀; ②财政赤字;
③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④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⑤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⑥经济效益低下。
(3)通货膨胀的对策:
①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
②改善供给: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政策主张: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
③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中国长期奉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 【 C 】 A.充分就业兼国际收支平衡 B.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 C.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 D.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2.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是 【 D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顺差
3.下面哪种表述不准确 【 B 】 A.稳定币值是指稳定货币的价值 B.稳定币值是指物价的绝对稳定 C.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是指稳定货币购买力 D.稳定币值等于稳定物价
4.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引起的失业是 【 C 】
A.临时性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D.摩擦性失业
5.作为一个政策变量,与社会总供需之间总是沿着相反方向运动的中介指标是 【 A 】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C.基础货币D.超额准备金
6.现在世界上大多数中央银行的直接操作对象是 【 D 】 A.基础货币 B.超额准备金 C.利率 D.货币供给量 7.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 【 B 】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