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
【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
1
本模式。
【解析】(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可得出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得出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得出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得出罗马未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得出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得出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2)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可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2.(2019年北京卷)历史·记忆
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10分) 【答案】(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
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1)目的,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追溯黄帝为祖先,是为其改革,实现汉化做准备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过程,据材料“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
2
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可知,拓跋珪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据材料“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多个皇帝延续这一祖先认同;据材料“迁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对其加以强化。效果,根据材料“陛下黄帝之胤……岂可亦谓之胡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举获得汉族官僚的认可,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3.(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3
【解析】第(1)问,“变化”,依据材料一信息“宋代……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可知,宋朝一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由材料信息“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
第(2)问,“历史背景”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
第(3)问,“意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中国古代乡约制度、清末的地方自治及今天的基层村民自治历史线索脉络,考查考生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解,契合了当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反映出党和国家对农村稳定与发展问题的重视。本题考查古今贯通,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凸显考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内在联系。试题难度不大,大多模拟试题应该都能扣住此类题目,这体现了高考不避讳热点的思路。
4.(2019年安徽黄山高三模拟考试)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