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三讲经济法与经济学经济政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4:52: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讲 经济法与经济学、经济政策

上篇 经济法与经济学

一、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基础: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其人

凯恩斯,全名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生于1883年6月5日,卒于 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

凯恩斯7岁进入波斯学校,两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并于1894年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 一年后,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他的思想被人们称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鉴于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二)凯恩斯的主要思想(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反映的是凯恩斯的思想,主要载体是凯恩斯发表于1936年的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以凯恩斯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理论,就叫做凯恩斯主义,其核心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证明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

根据古典主义经济理论,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经济混乱的症状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个正常运行的市场中是不会出现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达到充分就业的关键是两点:一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价格的不断变动反过来导致供给和需求的

1

平衡;二是这个系统创造的新的财富可能会被保存起来用于将来消费或者用于投资将来的生产,同样有一个供求机制决定着这个选择。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价格一样的机制,即它是货币的价格。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雇佣劳动力的能力)就会回升,同时促进就业的增加。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凯恩斯主义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寻找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背景

1.20世纪20年代英国长期慢性萧条——凯恩斯思想转变的启动器

英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战时被抑制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能量释放了出来,为战时服务的企业恢复了民用生产,英国经济开始回升,从1920年初开始,英国经济步入繁荣阶段。但是好景不长,从1920年第四季度起,物价就开始普遍下跌,工业生产大幅度减少,英国又一次陷入经济衰退。自此以后,英国经济基本上陷入了长达10多年的长期慢性萧条之中。工农业生产萎缩,大量的企业和设备闲置,对外贸易额下降,失业率一直在10%以上的水平上居高不下。

1924年英国失业人数一度逼近100万。同年4月12日,卸任一年多的英国前首相、自由党领袖劳埃德·乔治投书《民族》周刊,主张实施一项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借以解决大量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5月24日,凯恩斯在《民族》周刊上发表《失业需要一帖猛剂吗?》一文,积极支持劳埃德·乔治的主张。此后,凯恩斯觉得言犹未尽并为了答复公共工程计划的反对意见,又分别于5月31日和6月7日在《民族》周刊上连续发表《英国政府和失业》和《对付失业的一帖猛剂:对批评意见的答复》两篇文章,进一步论证了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的必要性。

凯恩斯自1919年发表《和约的经济后果》以来,一直把资本积累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问题。在1923年的《货币改革论》中,他主张通过管理通货来稳定币值,从而克服物价波

2

动。而到1924年,凯恩斯首次把实施大规模公共工程计划看作是救治失业和经济萧条的根本疗法。这是凯恩斯政策主张的“革命性”转变,说明凯恩斯思想已转向“政府干预论”。这个转变对于凯恩斯思想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凯恩斯一直坚持这个主张,并努力为这个主张寻求理论依据。

1929年5月英国将要举行大选。1929年3月1日在自由党成员和候选人大会上,劳埃德·乔治向选民们保证:如果他当选,自由党准备“立即实施??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将在一年以内把可怕的失业数字减少到正常水平??这些计划将不会给国民或地方税收增加一个便士”。

劳埃德·乔治竞选纲领的核心是凯恩斯的公共工程计划,它包括: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住宅建设、电话服务扩展、电力使用、铁路改造、农田排水和伦敦交通改造计划。据估计,这个计划要耗资1亿英镑。

对于劳埃德·乔治的计划,反对意见主要来自保守党。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排挤效应,认为公共投资会排挤私人投资;二是认为这个计划对就业的最终效果远没有计划提出者所说的效果那么大。

为了给自由党的计划提供理论支持,凯恩斯和《民族》周刊编辑休伯特·汉德森联名发表题为《劳埃德·乔治能办到吗?》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凯恩斯直接把失业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把公共工程计划作为救治失业的主要措施。这本小册子中的思想和凯恩斯在1924年那三篇文章中的观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是1924年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从其思想内容上看,这本小册子是迈向《通论》的一个重要台阶,它包含有以下的“革命性”思想:

首先,这本小册子第一次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乘数思想,并用作公共工程计划的理论依据。当时,自由党和凯恩斯认为,在公路建筑上花费100万英镑,会解决5000人就业,其中2000~2500人是直接就业;而工业调动局认为,花费100万英镑只能解决1350个非熟练劳动者就业。这样,前者所估算的就业数量是后者所估算的4倍。凯恩斯认为,工业调动局之所以低估了一笔投资支出所增加的就业量,是由于忽视了“被直接雇佣在筑路上的熟练劳动和制造筑路材料的全部间接就业”。因为道路建设引起对公路材料的需求,对材料的需求引起对劳动和其他商品的需求,后者也引起对劳动的需求??对一套衣服的需求意味着对布的需求,对布的需求包含对纱和毛条的需求,而这又包含对羊毛的需求。

其次,这本小册子有了初步的有效需求思想。凯恩斯认为,一笔投资会引起直接就业和一系列间接就业,这还不是一笔投资的全部效果。因为,除了我们已经讨论的间接就业以外,一项发展政策会通过其它途径促进就业。许多现在失业的工人会得到工资而不是失业救济金的事实意味着有效购买力的提高,有效购买力的提高会给经济以普遍的刺激。而且,更大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更进一步的经济活动;因为繁荣的各种力量,如同经济萧条的力量一样,会产生一种累积效果。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倾向于推迟定货,不愿贮藏存货,对进一步投资或承担风险普遍犹豫。而当经济车轮开始轻快地运行的时候,相反的力量开始发生作用,有利于企业和资本扩张的气氛散布到整个经济社会,贸易扩张因此而获得越来越高涨的推动力。

再次,这本小册子已经认识到政府干预必将取代自由放任。凯恩斯写道:“经济企业的很大部分(它们吸收大量的资本)已经受到政府各部的影响和控制。这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3

无论在什么政党执政下,这种趋势都会不断继续下去。”“不论我们喜欢与否,运输系统的资本增长率,公用事业和国家的住宅建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部和现政府的政策”,“公路、造林、垦荒和灌溉、电气化、消除贫民窟和城镇规划、运河的开发、船坞和港口的建造,这些在今天都是需要吸收大量资本的事。在每一种场合,创办者必然是政府。”

最后,这本小册子否定了政府投资会产生排挤效应,并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做了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述。凯恩斯认为:政府投资不会等量地排挤私人投资,因为当前存在大量的未被利用的资金。

2.1929~1933年世界性大萧条——凯恩斯思想转变的加速器

正当英国经济在长期慢性萧条中挣扎时,1929年10月24日由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的股价狂跌而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大衰退的惊涛骇浪又席卷了英伦三岛,这使得英国经济雪上加霜。为了对英国的财政金融状况进行调查和对英国的金融制度进行研究,新执政的麦克唐纳工党政府于1929年11月5日任命了一个由经济学家、银行家和著名实业家组成的金融与工业委员会,由麦克米伦勋爵任主席,因此这个委员会又称麦克米伦委员会,凯恩斯被任命为委员。1930年1月24日英国政府又宣布设立经济顾问委员会,其任务是对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就当时重要的经济问题向内阁提供建议。麦克唐纳亲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其成员包括一些内阁大臣和凯恩斯等12位专家学者。在1930年2月17日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凯恩斯建议委员会考察英国所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以期提出对策方案,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委员会采纳了这个建议,不久即设立经济考察委员会,凯恩斯任主席。经济考察委员会于1930年3月3日向经济顾问委员会提交了第一份报告。在对形势的估计和对策问题上,经济考察委员会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以凯恩斯等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解决当前大规模失业的唯一可能性是由政府组织实施国内发展计划。另一方则认为,国家行动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是削减工资和成本。这场争论持续了两个多月仍不能统一意见,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一些委员对经济考察委员会的工作颇有微词。1930年7月凯恩斯致函麦克唐纳首相,建议组织一些职业经济学家对当时的经济困境做出诊断,然后提出解决方案。首相采纳了凯恩斯的建议。7月24日成立了经济学家委员会,凯恩斯任主席。结果却使凯恩斯大所失望,经济学家委员会重蹈经济考察委员会的覆辙,在关于当时经济状况的原因和对策这个关键问题上,经济学家委员会内部分歧很大,无法形成一致看法。

经济考察委员会和经济学家委员会的内部分歧加速了凯恩斯思想的转变。凯恩斯认识到,在对经济萧条的原因的诊断上,他必须首先说服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说服公众。凯恩斯决心把同行经济学家之间的深刻分歧明白提出来。由此导致了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从而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最后诞生。凯恩斯在《通论》序言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家们写的,我希望别人也能够看得懂。”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法的影响 1.对经济法立法的影响

如果说,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托拉斯立法是被动的对社会经济状况的适应,德国在一战前后的经济法立法是为战争所迫,那么1929年以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手

4

搜索更多关于: 第三讲经济法与经济学经济政策 的文档
第三讲经济法与经济学经济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h3v1n9m16et871e28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