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钢刀具市场发展策略探讨分析
?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日期:2012-9-14
在中国市场常见的刀具有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金属陶瓷刀具及PCD/PCBN超硬刀具等。高速钢刀具除复杂成型刀具以外,大多属于量大价值低的低端刀具。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快速升级,先进切削工艺及硬质合金刀具的不断推广,高速钢刀具在国内市场日益萎缩,目前其份额已不足60;金属陶瓷在钢及铸铁的精密车削中保持优势,其市场份额约为2;陶瓷刀具在高速铣削,尤其是航空难加工材料领域中得到推广,约占市场份额的1;超硬材料PCD/PCBN的市场份额约为2,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的加工。 1。整硬钻头的现状
钻削加工是在冷却和排屑条件较差情况下的成型加工,技术要求高,所以钻头产品附加值也高。高端整硬钻头的产品主要被用于汽车、航空、工程机械、高铁、电力设备、动力设备、制冷设备和其它高端的精密机械加工领域。
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刀具公司的产品能进入这些高端制造领域,与国际一线品牌进行竞争。例如,在对刀具要求最为严格的汽车发动机制造领域里,能经常见到的国内品牌也大致只有苏州阿诺、株洲钻石和上海工具厂等几家企业。近几年,苏州阿诺发展很快,除生产非标钻头外,已在2011年开始生产和销售标准整硬钻头。即使在其它精密制造领域里,也只有株洲钻石和苏州阿诺的整硬钻头与国际一线品牌在同台竞争。据粗略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9亿元高端整硬钻头的市场需求规模,而高端整硬钻头的国产化率大致只有15左右。
目前中国市场上常见的高端整硬钻头主要来自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如山特维克、肯纳、钴领、蒂泰克丝、玛帕和日本的三菱、住友、欧士机等。
这些企业大多在新加坡或大陆备有大量的标准钻头库存,而且把一些非标钻头的生产也放到中国。韩国、台湾的钻头产品质量也不强,所以市场上也不多见。
大部分国内刀具企业与国际一线刀具品牌在整硬钻头方面的差距主要在于设计理念、制造细节、材料选择和涂层处理等。国内外钻头性能差距最大的具体产品有:加工钢件的钻头、替代枪钻的深孔麻花钻、加工高温合金、高硬度钢等材料的钻头。在这些领域,国内只有个别企业掌握了设计和制造技术。
2。整硬立铣刀的现状
整硬立铣刀可分为通用型和高端型二类。一般来说,通用整硬立铣刀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产品质量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事实上,中国的绝大部分硬质合金刀具企业,包括民营刀企、国有工具厂和在大陆的台湾刀企都以生产整硬立铣刀为主业。国产整硬立铣刀以较低的价格占领中国的大部分中低端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但在一些难加工、高速铣削等高端制造领域里,中国整硬立铣刀的质量与世界一线品牌
刀具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高硬度材料加工用铣刀、高速铣刀、钛合金铣刀、石墨铣刀、航空合成材料铣刀、精密铣刀等。这些整硬立铣刀的附加值较高,且主要市场份额由国外厂商占据,如山特维克,肯纳,黛杰,日立,Frasa,Prototyp,SGS,Jabro,OSG,Hanita,LMT等。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市场约有15亿元左右的高端整硬立铣刀需求量,国产化率接近30。
目前面对的挑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机械和结构特性:硬度、强度、耐磨性;热和化学特性:耐热性、绝缘性、催化性;生物特性:适应性、杀虫特性;电子和光学特性:反射性、透明性等。近年来,涂层的硬质合金刀具在高性能刀具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高需求促进了特殊涂层或精确涂层的发展。
现在,必须正视中国刀具企业和国外企业间的差距,包括基础技术、创新能力、推广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应该让用户需求和刀具企业成为创新主导,龙头企业应在技术应用领域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不过沈壮行表示,国内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和新型优秀民营企业在发展现代高效刀具方面跨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如株洲钻石、厦门金鹭以及阿诺刀具等,这些企业重视技术进步,将服务放在首位,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速钢刀具消耗再定义制造水平再上新台阶
?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日期:2012-9-12
在世界范围的工业中,刀具消耗的比例大概是:高速钢刀具占35,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占10,而焊接硬质合金刀具、整体硬质合金和可转位硬质合金则占了余下部分。例如,如果我们运用含钴的高性能高速钢甚至粉末冶金高速钢来(P/MHSS)代替现在普遍使用的普通高速钢,我们的高速钢刀具制造水平同样能上一个台阶。
而在我国的刀具产业中却不是这样。据了解,我国国内消耗的国产刀具中,约69是高速钢刀具,硬质合金刀具只占到约28(其余为工具系统、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等)。即使加上进口刀具,在我国的刀具消耗中,有约53为高速钢刀具,而硬质合金刀具为45,而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刀具仅占比2。
这样的比例说明,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规模的机床消费国和同样是世界第一大规模的刀具消费国,但我们的刀具消费结构甚至无法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现状是:虽然我们的机床产值数控化率和机床产量数控化率都在逐年提高,但从其机床平均售价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我们的数控机床也许还是简易数控在唱主角。这也就是说我国金属切削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我国刀具市场现状剖析:供需矛盾大
[ 文章来源;成都顶尖硬质合金工具 发表时间:2010-05-05 15:54:25 ]
刀具结构失衡就是生产的刀具与需求不对路。例如:用户需要的硬质合金刀具缺口很大,但高速钢刀具却
生产过剩;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效刀具缺口很大,但低档标准刀具却生产过剩。在发达国家,目前硬质合金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导地位,比重达70%。而高速钢刀具正以每年1%~2%的速度缩减,目前所占比例已降至30%以下。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刀具的比重为3%左右。
我国目前年刀具销售额为145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25%,不仅与国际市场刀具产品结构相去甚远,也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制造业消费的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比重已达50%以上,供需结构脱节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其后果是大量过剩的高速钢刀具以低价出口或内销,同时高效硬质合金刀具却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进口量已从2001年的0.9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5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
我国目前年产高速钢材8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0%,消耗了大量宝贵的钨、钼等稀有资源。这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使得生产的高速钢刀具大量过剩,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导致大量刀具生产企业效益低下。
我国目前年产硬质合金1.6万吨,也占全球总产量的40%左右。但是,硬质合金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切削刀片产量只有3千余吨,只占20%。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国内急需的硬质合金刀具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宝贵的硬质合金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从经济效益方面比较,我国硬质合金年销售收入约5.6亿美元;日本仅为我国产量的40%,但销售收入高达26.33亿美元,其中刀片(刀具)的比重高达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我国五金工具产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全球刀具市场年增长5% 国内增速快3倍
来源:中国刀具信息网 浏览次数:104 日期:2012年5月17日 14:53
全球通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医疗、轨道交通、模具机床等行业都离不开刀具装备。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刀具市场未来5年预计年增长3%~5%,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把交椅。从国内刀具的供应来看,国产刀具占据主流地位,达65%.这些年我们也成就了像株钻这样优秀的企业,加上原来的四大工具厂等,大概有10家骨干企业,都从传统的刀具走进现代刀具行业,而且一年比一年发展得好,它们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这是一个非常好得表现,同时也大大刺激了刀具磨床行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产刀具生产总量为290亿元,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出口刀具70亿元。同年,我国进口刀具和国产刀具总销售额达到330亿元,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刀具2010年增长了40%,前三个季度的增长都超过了50%,2010年国外刀具企业在国内的销售也增长也非常好,没有市场需求什么发展都谈不上,有了市场需求,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在330亿元销售中,进口的110亿元刀具全是现代高效刀具,220亿元的国产刀具中,称得上现代高效刀的仅有20亿元左右,才占到10%~15%,而国外品牌刀具销售额占到我国刀具消费的1/3.这表明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具大市场的同时,高端市场被跨国企业占据,这是一个大问题。
2011年国内刀具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创造新的历史最高点。统计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国内刀具市场就实现了25%~30%的增长,尽管自7月份开始增速有所回落,但全年仍可实现15%的增长。相比较而言,近几年国际刀具市场保持稳定恢复,但年均增长率保守估计仅保持在3%~5%左右,而国内市场在经历过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会逐步稳定保持年均增长率在10%~15%,因此,国内刀具市场容量增速会比国际市场快3倍以上。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具大市场,而诸多跨国刀具集团也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战略中,无一例外地都把扩大在中国的刀具销售作为首选,各企业的亚太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等纷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