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绪论
学时分配: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引 言 一、机械概述 机械的特征 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 机械的分类 二、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 本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作业布置
第1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学时分配: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熟悉运动副及其分类,明确运动链和机构的区别。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自由度计算,虚约束。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1.1 机构的组成 1.1.1 自由度 1.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2.1 运动副及构件的表示法 1.2.3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3.1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3.3 计算机构自由度的几种特殊情况 作业布置 1.3.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8图1.31,1-9b 1.2.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步骤 1.1.2运动副及其分类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 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
4.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长度和连杆的两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2. 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 3.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2.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1.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2.1.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 2.2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2.1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2 .2.2 急回特性 2.2.3 压力角和传动角 2.3 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2.2.4 死点位置 2.3.1按照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2.3.2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2.3.3按照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 机构 作业布置
第3章 凸轮机构
学时分配: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能按运动规律绘制S-ф曲线
2. 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刚性冲击,柔性冲击,S-ф曲线绘制 2. 凸轮轮廓设计原理—反转法,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概念 教学手段与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3.1概述 3.1.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特点 3.2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 3.2.1 凸轮与从动件运动关系 3.3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3.3.1 反转法原理 3.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3.4.1压力角的确定 3.4.3 滚子半径的确定 3.4.2 基圆半径的确定 作业布置 3.3.2 图解法 3.2.2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 3.1.2 凸轮机构类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