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余按遗传旧迹,多在武阳,似不饯此也。
又东过安次县南,易水径县南,鄚县故城北,东至文安县与滹沱合。《史记》苏秦曰,燕长城以北,易水以南,正谓此水也。是以班固、阚駰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易水》,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尊轲上卿,馆之于此 馆:设馆安置 .B.自远而届者多矣届:至,到达 .C.与宾客知谋者祖道祖:小法,沿袭 .D.荆轲起为寿寿:敬酒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返者乃寻孔以自达矣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于中众穴奇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D.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樊於期馆和荆轲馆都在濡水岸边,设馆之处,河曲泉清,山高林茂,烟雾弥漫,景色怡人。
B.孔山下的溶洞中有美妙的钟乳石,洞中又有许多岔河,进入者如不看前人做下的标记,往往找不到归路。
C.作者察看旧时遗迹后认为,燕太子丹为荆轲刺秦王的壮行之地,并不一定在易水旧城之南。
D.选文很好地表明了《水经注》这部古代地理名著既重视自然地理也重视人文地理的特点。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访诸耆旧,咸言昭王里礼宾,广延方士。 译文:
(2)遗名旧传,不容不诠,庶广后人传闻之听。 译文:
(3)是以班固、阚駰之徒,咸以斯水谓之南易。 译文: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8~9题。(7分)
5页
.
高 荷 元 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 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飐,音zhǎn,颤动。②擪,音yè,按、压。 ③荃,一种水草。④怗,音tiē,安定,安宁。
8.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9.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2),皆叹惋。(陶洲明《桃花源记》)
(3)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6)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7),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落 价 冰 心
我们家的老阿姨回安徽老家去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对我说:“宋老师,我这次回去,可能不来了。我总觉着在您家里干活,挺轻松、挺安逸的。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她刚念完初中,她妈妈就死了,她爹又娶了后妻,待她很不好,尽叫她下地干农活。我听说了怪心疼的,就托同乡把她带来了,想让她顶我的缺。她什么都会,又有文化,比我强多了。”说着从
6页
.
身后拉过一个二十岁左右、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姑娘来,说她叫方玉凤,又催她说:“你快见见宋老师,她就是你的东家!”小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
那时我还没有退休,我女儿小真大学刚毕业,也在中学里教书。家中里里外外的事也不少,有小方来帮忙,我很高兴。
小方虽然瘦弱,却很利落麻利,来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都十分喜欢她。她也因为久已没有家庭的温暖,在我们这个简单的小家庭里,似乎又得到了和睦融洽的“家”的滋味。小真总把自己穿过的衣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她俩就像姐妹上样地亲热。每天晚上小真还教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
两年过去了,忽然有一天,小方很难为情地来对我说:有个同乡介绍她到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每月工资有一百九十元,奖金除外。她几乎流着眼泪说:“我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可是我若想上学,不攒一点学费不行……”这时我已经退休了,足可以料理家务了,因此我和小真都连忙说:“这个我们了解而且也替你高兴,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
小方真的像回家一样,每个星期天都来。本来在我们家两年,她已经丰满光鲜得多了,这时再穿上颜色鲜艳的连衣裙,更是十分漂亮,我们都笑说几乎认不得她了。
她每次来,都带着果品,尤其常送些新鲜的南豆腐,她说:“从书上看到老人骨节疏松,最好吃些带‘钙’的东西,除了牛奶、鸡蛋之外,最好的是豆制品了。你们上街买菜时,不容易碰得到好豆腐。”当我们辞谢她时,她还对小真挤眼,笑说:“我的工资比你们都高,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我们也只好由她。
有一天,她拿来了一架小长方形的白色蓝面的收音机,放在我的书桌上,说:“这收音机才十八块钱,不到我工资的十分之一,你们早晨起来听‘新闻和报纸摘要’不比订那些报纸强
7页
.
么?从前我每次到邮局去替您订这个报、那个报的,我都觉得很浪费!其实那些报纸上头登的都是一样的话!”我一边赏玩着那架小巧的收音机,一边笑说:“报纸上也不尽是新闻,还有许多别的栏目呢。而且几份报纸看过了,整理起来,也是一大摞,可以卖给收买破烂的,不也可以收回一点钱?”
小方打断了我,说:“您不知道,‘破烂’才不值钱呢!现在人人都在说,一切东西都在天天涨价,只有两样东西落价,一样是‘破烂’,一样是知识……”小方忽然不往下说了。
我的心猛然往下一沉,心说:和破烂一样,我们是落价了,这我早就知道!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我们家的老阿姨”出场时,人物语言特点是句式短,语言逻辑带着鲜明的口头表述方式;于是,一个形象生动、语言准确的农妇角色跃然纸上。
B.小方出场时,只见她“腼腆地向我鞠了一个深深的躬”。这一句话,就把小方的年龄、外貌、衣着和动作准确地描写出来了。
C.小真是中学教师,她把自己的农服“一年四季给小方换上”,还教“小方”英语、数学等,鼓励她去考中专,这只是为给“小方”之后的拜金做铺垫。
D.两年后,“小方”去了一家面铺当售货员,“我”和小真表示“你去吧,有空常来走走”。这里可以看出,“常来走走”的表示则是为引出下文。
E.小说对“我”的描写一般都是点到即止,轻描淡写,而到了文章最后一段,“我”这个人物的形象就丰满和独特起米,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2.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小说内容,你认为小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以“落价”为题,但主要内容却是写小方的事情,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
A.皖北旅游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作依托,但砀山百万亩梨花竞相绽(zhàn)放,“百里古黄河,.穿越梨花海”的大地杰作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决无仅有。
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