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将SO2分别通人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向1mL2mol?LNaOH溶液中滴加B 1~2滴0.1mol?LMgCl2溶液,再滴加?12滴0.1mol?LFeCl3溶液 ?1现象 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 结论 A SO2具有漂白性 ?1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Ksp:Mg(OH)2>Fe(OH)3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aCl2固体 将CaCO3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直通D 入Na2SiO3溶液中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B.B
产生白色沉淀 酸性:H2CO3>H2SiO3 C.C D.D
A.将SO2分别通人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A错误;
?1?1?1B.向1mL2mol?LNaOH溶液中滴加1~2滴0.1mol?L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
液,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因NaOH溶液过量,无法判断Ksp:Mg(OH)2>Fe(OH)3,故B错误;
C.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发现有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说明Ba2+与CO32-结合生成BaCO3沉淀,促进CO32-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故C正确;
D.将CaCO3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直通入Na2SiO3溶液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盐酸有挥发性,生成的CO2中混有HCl,则无法判断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把图2中的物质补充到图1中,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未配平)。
对该氧化还原反应型离子方程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O4-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C.若有2molMn2+参加反应时则转移10mol电子 D.氧化性:MnO4->I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锰离子是反应物,反应后生成高锰酸根离子,则锰离子失电子作还原剂,含有碘元素的离子在反应中作氧化剂,碘元素应该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IO4-是反应物,IO3-是生成物,根据元素守恒知,水是反应物,该反应方程式为:2Mn2++5IO4-+3H2O=2MnO4-+5IO3-+6H+,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反应方程式为:2 Mn2++5 IO4-+3H2O =2MnO4- + 5IO3-+6H+。 A.IO4在反应中得电子作氧化剂,故A正确;
B.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B正确;
C.若有2mol Mn2+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为2mol×(7-2)=10mol,故C正确;
D.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该反应中氧化剂为IO4,氧化产物为MnO4,所以氧化性:MnO4 3.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与H2混合即可生成甲基环己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苯环具有平面形结构,甲苯中侧链甲基的碳原子取代的是苯环上氢原子的位置,所有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故A正确; B.甲苯不溶于水,可萃取溴水的溴,故B正确; B.可萃取溴水的溴 D.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 C.与H2混合,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甲基环己烷,故C错误; D.光照下,甲苯的侧链甲基上的氢原子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 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 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 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 5.某溶液只含有K+、Fe2+、Cl-、Mg2+、I-、CO32-、SO42-中的几种,限用以下试剂检验:盐酸、硫酸、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相关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一定有I-、CO32-、SO42-、K+ B.溶液中可能含有K+、Mg2+、Cl-、 C.通过在黄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可以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 D.试剂②可能为硫酸 【答案】A 【解析】 由实验可知,试剂①为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则试剂②为盐酸,沉淀减少,硫酸钡不溶于盐酸,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32-、SO42-,则不含Fe2+、Mg2+;加试剂①过滤后的滤液中,再加试剂②盐酸,H+、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溶液变黄色,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 阳离子为K+。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有I-、CO32-、SO42-、K+,选项A正确;B、溶液中一定不含有Mg2+,选项B错误;C、加入足量盐酸会引入Cl-,故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选项C错误;D、试剂②一定为盐酸,不能为硫酸,因为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会使沉淀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答案选A。 6.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原混合气体中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2H2+O2=2H2O,2H2O+2Na2O2=4NaOH+O2↑,二者相加可得H2+Na2O2=2NaOH,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g,则增加的质量为H2的质量,据此回答。 【详解】 分两种情况: ⑴ 若O2过量,则m(H2)=2g,m(O2)=26g-2g=24g,n(H2):n(O2)= B.9:1 C.4:1 D.4:3 2g24:?4:3; 2g/mol32g/mol⑵ 若H2过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2 H2 + O2 = 2 H2O,参加反应的氢气2g,消耗氧气为16g,所以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是16g,H2的质量是10g,n(H2):n(O2)= 故答案为D。 【点睛】 抓住反应实质H2+Na2O2=2NaOH,增重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注意有两种情况要进行讨论,另外比值顺序不能弄反,否则会误选A。 10g16g:?10:1; 2g/mol32g/mol7.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CH3COONa溶液的pH C.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沸点为80.1℃)的混合物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可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A选项正确;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醋酸钠溶液,由于醋酸钠呈碱性,所以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选项错误; C.乙醇和苯的沸点相差不大,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选项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Fe3+,但不能说明Fe3+一定是由Fe2+被氯水氧化而来,即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8.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SO2的含量,传感器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为电源的正极 B.负极反应式 Ag - e- + Cl- = AgCl C.当电路中电子转移为5×10-5mol时进入传感器的SO2为 1.12 mL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SO3-+2H++2e-= S2O42-+2H2O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与b电极连接的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HSO3-变化为S2O4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可判断为阴极,b为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a为电源的正极,则阳极反应式为:Ag-e-+ Cl-=AgCl,B项错误; C.当电路中电子转移为5×10-5mol时,进入传感器的SO2为5×10-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1.12 mL,C项错误; D.根据题意,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SO3-+2H++2e-= S2O42-+2H2O,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主要是电极分析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①与b电极连接的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HSO3-变化为S2O42-,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电解池的阴极;②与电源a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与b连接的电解池的阴极;③温度和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体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