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宋宇鹏 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1:14: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与体育游戏干预案例研究 宋宇鹏

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它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直到今天,自闭症成因仍无定论[2]。自闭症儿童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闹、动作刻板、自我刺激、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问题行为的产生。Jonathan认为在自闭症中,自我伤害、敌意、刻板行为、破坏行为是最常见的问题行为[3]。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还可能会使他们的自闭倾向日渐严重,有时还会危及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1、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表现

问题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功能性障碍的外在表现行为,也是自闭症儿童的一种表达方式[4],常见的问题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1 刻板行为

儿童时期,刻板行为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通常的表现是无目的的有节律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反复地注视、抚摸同一样东西;长期只喜欢学习某一样活动;认定某一种颜色或式样的衣服;对某一物品和人产生依赖行为,当自己喜欢的东西陈放的位置改变或丢失时,会感到极度不安。在正常的儿童中,属于良性和自我局限的行为。而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频率增加,可能引起组织的损害、周围环境的反对、或对儿童本人来说,引起主观的烦恼。 1.2 自我刺激性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没有特定环境诱因的情况下,会无意地产生许多的行为方式。例如,反复不断的摇头、转头、抓头等头部自我刺激;龇牙咧嘴和嗤笑等脸部自我刺激;不断地搓手、摆手、洗手、转动手臂等手部自我刺激;还有尖叫等其他类型的自我刺激行为。虽然自我刺激行为它不一定对患儿产生伤害和危及他人安全,但它却足以妨害患儿对日常生活的适应,会干扰功能性生活技能的获得,因而,它同样是极令人困扰的问题行为。 1.3 自伤行为

1

自伤行为是指个体通过自身的行为伤害或破坏身体的一种极端行为表现,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点之一[5]。自伤行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生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它是一种存在于发育有缺陷的人群之中的明显症状,例如,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伤自己,过度摩擦和抓挠身体,甚至吃烟头、废纸等非食物的自伤性行为。 1.4 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往往想通过考察他们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而出现的许多破坏性的行为。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有时造成严重的后果。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书本、窗帘等撕开,用积木去打破电灯,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是不行的道理,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为了嗅某些味道,他们将弄到的排泄物涂洒在墙壁上等等。另外自闭症儿童适应性差,有明显的抗拒性行为,有的自闭症儿童会伴有打人、抓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 1.5 情绪表现异常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特征之一就是无法使用语言与人沟通[6]。导致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大笑,大哭,大叫或大发脾气。 2、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意义

对儿童自闭症的治疗目前虽多,但自闭症的根本治疗尚未出现,目前尚没有任何药物或任何方法可以根治自闭症[7]。鉴于这种情况,医生和专家也只能采用学习原理和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来协助自闭症儿童尽量改善生活能力,学习语言交流,矫正不当行为,把能力发挥出来,并减少行为问题,争取回归社会。

体育游戏是儿童时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方式。它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为辅助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8]。游戏的内容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游戏的规则及玩法也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约束[9]。通过体育游戏儿童可以从中学习语言,了解周围的事物,适应生活,从而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体育游戏不仅是正常儿童的重要活动,也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功能训练的重要内

2

容[10]。据国外的研究,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对游戏的反应很敏感[11]。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相应的体育游戏干预,有助于发展他们对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象征性理解”[12],使他们懂得不同的内容反映生活中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体育游戏的互动中逐渐掌握正常的行为技巧。有助于自闭症儿童将他们受压的情绪、冲动得到发泄,促进他们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还能增加他们对康复治疗的兴趣,发挥主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所以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及时地体育游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整体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方法

每个不同的个体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及特点,自闭症的儿童更是这样。他们有的喜欢跑,有的则爱跳,还有的则是静悄悄地坐在一角,一直拨弄手指。应针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差异,制定正确合理的体育游戏干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游戏干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单独模式体育游戏

单独模式体育游戏能有效地解决由于儿童本身而产生的问题。它能依据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自由选择精确设计。不受场地,时间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是固定式游戏。如踢毽子、跳皮筋、推铁环,过平衡木等,在这些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使肌肉松弛达到舒解压力的目的。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减低儿童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的冲突,从而改善他们的问题行为。 3.2 合作模式体育游戏

此类体育游戏需要由两人或多人合作并同时去做方可完成此项目。如“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二人三足”等。大量研究表明,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其沟通技能的缺陷有着密切联系[14]。自闭症儿童通过这类体育游戏,用身体语言作为沟通媒介,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与他人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改变问题行为。 3.3 集体性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和认知活动的需要,也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12]。集体性的体育游戏要求大家一起参与游戏活动,如“贴膏药”、“老鹰抓小鸡”、球

3

类游戏等。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互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发泄其愉快或抑郁的情绪,抒发内心的情结。同时,还会使他们渐渐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学习人际社交的技巧,培养他们与老师、同伴的沟通能力,增进他们的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步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走出。

3.4 综合性体育游戏

综合性体育游戏就是多种模式的体育游戏活动的组合,如“抛球比赛”、“运球接力比赛”、“跳绳比赛” 等,在这种团体式比赛体育游戏过程中,让自闭症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丰富和深化他们的情感,消退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建立一种新的行为方式,通过体育游戏还可树立团队精神。

在应用以上体育游戏时,应根据自闭症儿童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干预办法,应注意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能力,对比较固执的患儿,绝对不可强迫,必须有耐心,协助他们主动去适应和完成。游戏角色的导入需要经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角色的引导与理解[15]。引导他们多做各种变化,促进他们对刺激信息的选择和处理。同时要及时关注幼儿的生理、心理反应,与其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咨询与指导工作。 4 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游戏干预案例研究

经过查阅若干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自闭症儿童的体育游戏干预实验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对自闭症患者进行体育游戏干预的准实验研究,在体育游戏干预之前,利用小儿自闭症CCMD3量表、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对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程度和沟通行为进行评定,然后实施干预,干预结束之后,通过观察及利用上述评量工具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再次评定,以判断干预的效果[16]。

第二种:采用个案研究中的A—B—A实验设计,将实验过程分为基线期、介入期、维持期。基线期评量未实施干预之前的被试行为,介入期评量干预时的被试行为,维持期评量撤去干预后的被试行为[17]。

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体育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已取得较好疗效。现对其疗效摘录如下:

在邓淑红,张志勇发表的《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的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一文中,笔者采用第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来自山东省济南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两名自闭

4

搜索更多关于: 宋宇鹏 论文 的文档
宋宇鹏 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xrp64dug5v45q563l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