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立大学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赫克的私人实验室研究人员为主,公司技术中心同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兰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为了向中国大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公司在中国海南儋州,日河南内黄,甘肃武威,吉林公主岭建立了四个生态区域样本中心,以保持对中国大陆生态多样性数据的即时更新。公司在中国业务的宗旨,一是尊重中国的施肥习惯,继续向中国种植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稳妥的施肥方案,如磷酸二铵,高浓度磷复肥等,二是根据中国各地的土壤,作物生产变化趋势,研发出系列高浓度环保型肥料,如完全水溶性肥料,有机肥,海洋生物肥料等。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公司特聘中国国家肥料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土肥专家任留旺先生为公司首席高级顾问。
美国瑞莱(Green Care)肥料公司新产品------微量元素叶面肥;新型螯合铁 | 新型肥料 美国Greencare瑞莱肥料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斯州,是全球高科技肥料的研究和生产者之一,被誉为世界肥料新科技的领航者。目前美国80%的园艺、蔬菜用肥配方来自于Greencare瑞莱肥料有限公司。其产品以优质、高效、平衡和环保著称,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园艺生产上广泛应用。该公司所开发的全营养元素水溶性肥料引起了肥料界的一场革命。Greencare瑞莱肥料有限公司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联合研制的兰花专用肥得到美国你兰花协会(American Orchid Society,AOS)的高度赞誉和大力推崇。
美国嘉吉肥料有限公司------掺混肥料
? 国内从事生物肥料研发的大学、科研单位及主要专家教授,他们的研究方向、成果,潜在的开发价值。
生物肥料专家刘荣昌,打开“天然钾库”第一人 生物钾肥发明人,著名微生物肥料专家,“十五”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门从事当前世界农业发展前沿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并带领一批知名农业专家成功推出巨微系列产品。
李元芳,土壤肥料和农业微生物专家,研究员。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微生物室主任,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及技术负责人,北京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微生物学会学委理事及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生物固氮和微生物肥料等研究,先后获农业部及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4-94,起草了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的肥料标准NY1394-2000,共发表论文60余篇。曾被农业部和中国民航总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中国农科院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江丽华,山东省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主任,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领域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集科研、开发、生产、推广于一体,主要从事植物微生态学、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植物生态病理学、功能食品、天然活性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近50年的历史。形成4个农业行业标准(NY334、335、336、337-1998),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博士生15名。本研究所发明的“益微”(以前称“增产菌”)系列产品,已在全国31个省、市推广,面积达10亿亩,增产粮食150亿公斤,增加产值100亿元。
河北农业大学民得富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的企业,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企业。主营生物肥。腐植酸复合肥、复合肥、腐植酸、草炭,公司位于中国河北保定市保定107国道184公里处。河北农业大学民得富新型肥料有限公司本着“客户第一,诚信至上”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
南京农业大学,专利产品--爸爱我生物有机肥(山药专用)南京农业大学针对土传病害,经过多年研究,从土壤环境中筛选出强烈抑制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病菌的高效拮抗生物菌种,利用牛肉膏、蛋白胨等进行高密度发酵、饼柏等进行二次固体发酵精制而成,产品具有显著防治青(黄)枯萎病发生的效果,在营养钵育苗基质(营养土)中添加使用可使抗病菌种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严密的保护层,移栽后这些抗病菌种将随着作物根系向外扩展,始终聚集、保护根系周围,形成一道防御土传病害侵袭的铜墙铁壁;即使在发病严重的重茬田块中植物也能健康生长、根系发达、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适用西瓜、甜瓜、黄瓜、香蕉、西红柿、辣椒、草莓、花生、果树、甘蔗、蔬菜、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
青岛农业大学,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新一代植物增效剂有机肥以及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如右图)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龙-生物肥包
中国科学院 一种固氮菌和含有该固氮菌的生物肥料,专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顾金刚,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微生物资
源与利用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 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与保藏应用;土传病害的肥药调控机理;功能性生物有机肥研制与产业化工艺;农业废弃物高效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 ? 1、
国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根瘤菌剂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普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及非洲的一些国家,至少有70多个国家研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不仅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应用的豆科植物种类繁多。不少国家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混乱后,逐步认识到加强根瘤菌肥料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2、
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
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所用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作物根部的生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各异,对其作用还有相当大的争议。但在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许多国家作为接种剂使用。总结20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数据表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0%~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0%。它们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能生产能促进作物生长的物质,能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固氮菌在一些国家的使用效果如下:①美国。1975—1984年在佛罗里达州研究表明,施用固氮螺菌每年大约固氮2.6kg/亩(1亩=l/15ha),在玉米中施用有的增产显著,达10%一20%,而有的差异不显著,接种未见产量有明显改变。目前,有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接种剂“Azo—Gree”,用于禾本科作物。(印度。20世纪80年代,在l1个中心进行了许多接种试验。接种剂由德里的一个实验室提供,开始时活菌数为每g1.5X10“个,9个月后变109个,种子用糊浆法接种,用羧甲基纤维作粘着剂。总结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作物和农业条件下,增产15%~19%,高粱、珍珠米等反应明显。在接种谷子、高梁的试验中,有50%获得显著增产。⑧以色列。1979~1986~,在40个点上对玉米、小麦、高粱等进行接种试验,每粒种子接种量为10个,增产15%~20%在夏播作物接种试验中,75%获得增产的结果;而冬小麦接种试验中,只有50%增产,增幅为5%~12%。综上可以看出,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已得到人们的承认,但它在生产中的效果还不是很稳定,这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这是由于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受许多条件制约,对一些制约因素如果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好
的应用效果就无从谈起。如微生物和寄主之间的关系,品种专性和光谱性机制;制品中微生物进入土壤后的制约因素,同类微生物的竞争等,这在根瘤菌肥料中尤为重要;再有接种剂细菌在载体上的存活,在种子上的存活,在根际的定植,引起植物反应的程度,及其应用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为微生物肥料的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微生物肥料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由于当前世界人口猛增,社会对粮食和肥料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作为化肥生产原料和能源的石油资源有限,依赖有限资源终难以维持农业的持续发展。而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农业,因此就要发展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不仅可补充肥源的不足,而且有可能列为绿色食品进入商品市场,成为新兴的“绿色产业”。 ?
根据上述分析, 你建议的生物肥料新产品开发思路
思路:首先鉴于中国的土地受化学肥料的残害比较严重,在开发新的生物肥料的同时以改善和缓解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性,解残留为主要的基础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强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
你对开发用于设施农业和无公害种植生物肥料新产品的实施计划。
首先明确生物肥料用于设施农业和无公害种植中的目的,保证高产高效、无污染、无残留,可持续
1. 确定所需材料(菌种),进行实验室试验 2. 实地试验及考察 3. 理化检验,明确剂型 4. 出厂检验
? 可用于生物肥料的农业微生物种类、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
某些细菌真菌可用于生物肥料的原料,比如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需要,应不断扩大生物肥料新品种的开发,其发展趋势如下。1.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一是不要单纯去追求营养元素供应水平的提高,要追求多功能,例如抗病、避虫等,如5406菌种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联合菌群的应用可使菌种某种或几种性能从原有水平再提高一步,使复合或联合菌群发挥互惠、协同、共生、加强、同位作用,排除相互拮抗的发生。二要延长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微生物存活的时间越长,生物肥的特效期越长。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土壤中可利用的碳源水平,可在生物肥中加入一种能够分解土壤
中含碳化合物的菌株,以不断供应其它微生物碳源营养,达到延长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时间的目的。2.由单纯生物菌剂向复合生物肥转化。由过去单纯的硅酸盐菌剂、土壤磷活化剂、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等向生物菌剂与营养元素(氮、磷、钾等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肥、抗生素等复合生物肥转化。这种转化有利于实现生物肥与生物药的结合,增强肥料的多功能作用效果。3.由单一剂型品种向多元化转化。为适应不同的条件,生物肥料除有液体剂型、草炭载体的粉剂,还有颗粒剂型、冻干剂型、矿油封面剂型等。生物肥料作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正在酝酿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由低级向高级、由低效到高效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1世纪,生物肥料开发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肥料将与化肥、有机肥一起构成植物营养之源。因此,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不仅是化肥数量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性能上的配合与补充。生物肥料只有与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同步发展,才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