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4:30: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荀子《劝学》) (7)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8)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4.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 。(1分) 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16.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楚归晋知罃①

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

第5页(共19页)

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遂适齐。(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

【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②惩:戒,克制。③ 宥:宽恕。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2)然则德我乎 .

(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 .(4)遂适齐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求知罃 孤违蹇叔,以贪勤民 ..B.子其怨我乎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C.寡君之以为戮 石之铿然有声者 ..D.重为之礼而归之 吾从而师之 .. 1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20. 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 21.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伊尹论① 苏轼

①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今夫匹夫匹妇皆知洁廉忠信之为美也,使其果洁廉而忠信,则其智虑未始不 如王公大人之能也。惟其所争者,止于箪食豆羹,?箪食豆羹足以动其心,?宜其智虑之不出乎此也。箪食豆羹,非其道不取,则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矣。 一乡之人,莫敢以不正犯之,而不能办一乡之事者,未之有也。

第6页(共19页)

推此而上,其不 取者愈大,则其所办者愈远矣。让天下与让箪食豆羹,无以异也。治天下与治一 乡,亦无以异也。然而不能者,有所蔽也。天下之富,是箪食豆羹之积也。天下 之大,是一乡之推也。

③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 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 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 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 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 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

④夫太甲之废②,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 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 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有删节)

【注释】①伊尹:夏末商初人,曾辅助商汤王简历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②太甲:商朝国君,在位时朝政混乱,被辅政的伊尹放逐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反省。太甲悔过自责,伊尹又还政于他。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2分) A.乃、故 B.故、而 C.则、乃

D.而、则

23.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立高尚节操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B.确立天下秩序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C.树立高尚节操的人,能够约束天下黎民百姓。 D.确立天下秩序的人,有比天下更广阔的胸怀。

24.第②段“推此而上”中加点的“此”指代的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第④段中伊尹废掉国君,后又拥立被废的国君,天下人却不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6.分析第③段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分)

二 写作 (70分)

27.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对中国友人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都会有;而你们现在有的,我们

永远不会有。”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第7页(共19页)

浦东新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答案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2015.1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将自己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及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试题的答案及作文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卷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 6题。(17分)

少些“精神贵族”,多些贵族精神

①如今已经不是宣传“高贵者最愚蠢”的年代了。看看我们的“街道”,处处在标榜着“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而我们的学界,也早已不是那种“打倒贵族”的法国大革命称颂不已的时代。在“保守”取代“革命”而成为美德象征的今天,大雅之堂上的文化伟人自然是诗礼名门、贵族之后,甚至乡儒新修《村志》,也不忘标明此村系出贵胄,“实属.世家大族,殊感光荣”(见某县新出之《上柏石村志》、《南湖村志》等)。(从民间和学界两个角度,列举“精神贵族”的现象。)

②然而,在如今满是“高贵一族”的“街道”上,到底能有几个真正的贵族呢?这样讲,并不是说我们今天还不够富裕,尚未到xuàn( )富的夸贵之时——尽管这是大实话。问题在于什么是“贵族”?“贵族”在古希腊语中是“最优秀的”一词的派生词,意为贤人、大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把贵族定义为道德高尚、情趣高雅和(最后才是)富裕尊贵的人;而对那些富裕尊贵但道德低下者,古希腊人并不称之为贵族。而是称之为“寡头”。(以“然而”一词过渡,引出“贵族”和“寡头”两个概念,并用柏拉图的定义来解释贵族的内涵。)

③贵族是高贵的——因为他们是幸运者,他们没有受到社会不公正的侵害。贵族的确是高贵的——因为他们心系不幸者,他们抗议并纠正社会不公。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看来,贵族与寡头之别就在于:前者维护社会正义,而后者只谋一己私利。(具体分析贵族和寡头的本质区别)

④社会不公的受害者要求公正,这是不奇怪的。但倘若一个社会里只有不公正的受害者才要求公正,那就如同只有被偷窃者才反对盗窃、只有被杀害者才反对谋杀一样,这个社会还可救药吗?从这个意义上

第8页(共19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0yvq3haax6et871e27y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