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用蒸馏水、酚酞、BaCl2溶液和已知浓度盐酸标准液作试剂,可测定NaOH固体(杂质仅为Na2CO3)的纯度
C.实验室中的CCl4含有少量溴,加适量的苯,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CCl4中的溴
D.取一定量水垢加盐酸,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CO3
解析 Cu和Cu2O都能溶于稀HNO3,A项错误,应改为稀H2SO4,BaCl2与Na2CO3
反应生成BaCO3,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过滤后,用标准浓度的盐酸可滴定测出溶液中NaOH的量,B正确;CCl4也能溶于苯,无法用苯萃取CCl4中
-
的Br2,C错误;D项中结论错误,只能说明水垢中含有CO23但不能说明一定有MgCO3。
答案 B
6.以下几种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
A.1种 C.3种
B.2种 D.4种
解析 加热SiO2与NH4Cl的混合物时,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NH3、HCl在盛有冷水的烧瓶底部重新结合生成NH4Cl,从而实现二者的分离。浓盐酸与KMnO4溶液反应生成Cl2,说明KMnO4的氧化性大于Cl2,Cl2与Na2S溶液反应析出S,从而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能达到实验目的。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石油分馏需要温度计。
答案 B
7.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比较镁、铝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 mol·L-1NaOH溶液中 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5
C.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解析 由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特殊性,不能根据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镁、铝的金属性强弱,A项不合理。B、C、D项均合理。
答案 A
8.(2013·洛阳模拟)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解析 为验证溶液呈绿色是c(Cu2+)大小引起还是因溶有NO2引起,可采取的实验方案应只改变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不能同时改变c(Cu2+)大小与NO2的量。A项加入水,c(Cu2
+
)变小,同时水也会与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反应生成HNO3,故不能得出溶液呈绿色的原
+
因;B、C项操作都是赶出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对c(Cu2)大小无影响,方案可行;D项向无NO2的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后,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得出结论,方案可行。
答案 A
9.某同学为探究SO2与Ba2+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形成BaSO3沉淀,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将SO2通入Ba(OH)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Ba(OH)2溶液中,观察到只有Ba(OH)2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通入BaCl2与NH3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A、D项方案不能说明SO2与Ba2+在非碱性条件下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B
2-2-
项中SO2溶解后会形成酸性溶液,NO-3在酸性条件下可将SO3氧化成SO4,得到的沉淀是
BaSO4。
答案 C
6
10.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实验室保存FeCl3溶液应加少量稀盐酸,并且放入少量的铁粉 ②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③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再加稀硝酸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
SO24 ④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 ⑤工业上可用金属铝与V2O5在高温下
冶炼矾,铝作还原剂
A.①②④ C.②④⑤
B.①②⑤ D.②③④
解析 FeCl3溶液加入铁粉会被还原为FeCl2,故①不正确;向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2-再加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因为有Ag、SO3的干扰,故
③不正确。其余各项均可行。
答案 C
11.(2014·温州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 B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SO2的还原性大于I-,选项A正确;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选项B正确;若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被氧化生成硫酸,FeCl3被还原成FeCl2,检验硫酸根离子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选项D欲用KMnO4溶液检验FeCl2,但是SO2也能与KMnO4溶液反应,紫红色褪去,D项错误。
答案 D
7
12.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A 实验目的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及现象 溶解硝酸钡溶液稀硫酸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 稀H2SO4新制Cu(OH)2悬浊液试样――→ 冷却 ――→无砖红色沉淀 加热加热煮沸30% H2O2稀硝酸及淀粉NaI溶液――→――→溶液变蓝色 加适量水溶解蒸发到剩少量液体趁热过滤洗涤晶体试样――→――→――→――→再重结晶 B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C 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少量硝酸钾 D 解析 A中加入稀硝酸能将BaSO3氧化成BaSO4,B中需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后才能检验葡萄糖,C中加入硝酸有强氧化性,不能说明H2O2氧化性比I2强。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趁热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硝酸钾,然后再重结晶。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2分)(2014·成都七中高三综合测试)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解硫酸及其盐的某些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
(1)写出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可用于探究SO2的还原性,则B中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即可);若B装置是品红溶液,则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检验(NH4)2Fe(SO4)2·6H2O中的金属离子:
(3)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何检验出其中的金属离子(试剂、原理、现象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