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中看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天体系统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设计思路】
近年来宇宙探测、航天发射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了解宇宙环境的基本知识也成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良好契机。同时,本单元的复习内容也是必修一教材的开篇之作,管中窥豹,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地理原理,并能根据所学习的内容解释和说明地理的自然现象和事实,学以致用,这样的能力的培养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尤其是对必修一内容的学习尤为重要。
本单元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方法归纳。在复习过程中也应该把握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落实基本考点,充分理解本单元内各考点的能级要求;二是把握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涵,联系现实热点问题和地理现象解决问题;三是适当考虑本单元在必修模块甚至是选修模块的关联性,如季节问题,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天体系统;二是太阳系概况;三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四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五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六是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天体及天体系统 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照和热量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能源 影响无线电短波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地球磁场 产生极光现象 影响天气和气候 1.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图1
1 / 7
2.通过课堂活动,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形成较为完善的重视体系,巩固知识、查漏补缺,积极建立一定的思维模式。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把握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地球的特殊性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其次还应该区别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复习重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太阳系中,地球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2、复习难点:
在太阳系中,地球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考向 分析 教师活动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内容和题目。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学生活动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球的宇宙环境”内容中中存在的疑难点。 ①阅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与考试要求得关联性。 设计意图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学习 目标 展示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探究活动1:结合教材中“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示意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太阳系的主要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完成表1。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教师活动 内容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教材中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示意图,指导学生读图、归纳地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特征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特征。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讨论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及太阳系的组成特征,完成表1。 设计意图 利用表1理清“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表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地球
_____ 月球(月地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______ 总星系 2 / 7 太阳、其它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 其它恒星系
__________(简称星系,约10亿个)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1】(2016年上海卷)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教学 教师活动 内容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 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与考点的关联系,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该类题目的实际意义。 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讨论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设计意图 ①选择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形成解题思路并交流,集思广益。 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答案:1.D 2. C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宇宙环境的一般知识。相对地球来说,月球体积、质量小,没有大气。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昼夜温差较大。宇宙物质引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会产生流星现象,未燃尽的的部分降入地面形成陨星(陨石或陨铁)。而月球缺少大气层的保护,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机会会比地球多很多,对人类发射至月球的飞行器造成很大威胁。
探究活动3:结合我国四大航天基地(太原、酒泉、西昌和文昌),讨论航天基地和天文观测站的一般区位条件。 1、航天基地区位条件
(1)位置: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5)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测。
2、天文观测站的区位条件
(1)气象:晴日﹑晴夜多又离城市﹑工矿远的地区 (2)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分 (3)尽可能避免无线电干扰
3 / 7
图5
(4)要选择足够平坦的地区 【典例剖析2】
材料: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图5)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 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________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答案: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思路点拨:冰穹有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有3~4个月的连续观测机会和较低的风速等条件
考点诠释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1)。和典型例题2.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利用图1和表2将本建构考点: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节课的考点做适当的地理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据图拓展;抓住考查的重知识2、3分析影响太阳辐射时点、学生的易错点,体系 空分布的主要规律及的主以达到查漏补缺、巩要影响因素,并填写表2 固知识的目的。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根本动力。
③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消极影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会危害生物及人类的健康
探究活动4:根据图2、3分析世界和我国年太阳辐射分分布规律并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填写表2。
图2 表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图3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强度 4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