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大自然中进化、生存和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科学和数学逐渐成为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学科,既有共性特点又有各自的独特性,既相互促进和相互助益,又发挥着各自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每一个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认识,儿童对周围自然环境和客观世界的认识简约地重演了人类的认识过程。相对而言,儿童对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可以称之为“数学认知”。科学探究有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数学认知则有助于儿童发展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有序性。
幼儿科学学习即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对象都是客观世界,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大自然以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也是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关系等思维活动发生得最集中的领域。因此,科学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着激发探究和认识兴趣,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了“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