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苏教版必修一)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6:22: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始得西山宴游记)

筑基达标 1.填空。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 ,作者 ,字 ,世称 ,他

与 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本文是 的第一篇。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 韩愈 韩柳 “永州八记” 2.解释“而”的用法及意义。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3)卧而梦

(4)觉而起,起而归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6)穷山之高而止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8)而莫得其涯 (9)而不知其所穷 (10)自远而至

(11)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提示:本题积累虚词“而”的用法。 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承接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条件 (7)连词,表修饰 (8)连词,表转折 (9)连词,表转折 (10)连词,表承接 (11)连词,表转折 3.解释“之”的用法及意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始指异之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5)不知日之入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7)故为之文以志

提示:本题积累虚词“之”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助词,的 (2)代词,它,指西山 (3)助词,的 (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4.解释“为”的用法及意义。 (1)自余为僇人 (2)不与培NF18A (3)故为之文以志

提示:本题积累“为”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动词,成为 (2)动词,成为 (3)介词,为了

5.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 提示:理解题目要结合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始得”意为“开始发现、得知”,作者这样拟题,是为了突出西山之美、西山宴游之乐。因为游了西山,以往的登山临水之游不值一提,只有游了西山,才算真正开始了山水之游,而这一次才算开始认识了西山真面目,领略了西山的佳处。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日与其徒上高山 ... C.卧而梦 D.顺流而东下也 ..

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B

7.“惴栗”怎样解释?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联系写作背景答题。作为下层官吏,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明白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作为“僇人”,他随时可能再遭厄运;作为失败者,面对当权的对手,他不能直言自己的不满、郁闷,只能常常以诚惶诚恐来自我掩饰,自我排遣。文章起首“恒惴栗”三个字足以概括他此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惴栗”意为忧惧不安。此词反映了作者压抑、黯淡的心情。

8.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在写法上有代表性。细读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

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各种方式,并在叙述中夹有描写,叙述描写之后进行适当的议论、抒情。 二、语言运用

9.把下面的一则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布什政府去年3月决定大幅度提高进口钢材的关税,对部分钢材征收8%到30%的进口税,期限为3年,以保护美国钢铁工业的利益。这一举措遭到了包括欧盟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世贸组织裁定美国败诉。为了避免贸易战,美国总统布什12月4日

税,但同时,他还宣布将继续实行监督计划,这项计划将通过进口许可证和反倾销等措施来防止钢材进口猛增。此间媒体认为,美国的这一监督计划将会有所加强,美国有可能采取更强硬的反倾销措施。

提示:信息筛选准确即可得满分,但包括“将继续实行监督计划”内容,就会扣分。 参考答案:美国宣布取消进口钢材关税。

10.下面是王春瑜从北京寄给复旦大学蔡尚思老师的祝寿诗,顺序已被打乱,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桑榆号晚峥嵘在 ②扬帆经史任驰骋 ③百年学海一舟轻 ④拔地苍松有远声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提示:解答此类试题须有一定的韵律常识,即律诗都逢双押韵,有的首句入韵,有的首句不入韵。本诗首句入韵。根据前后语意,结合诗歌押韵基本常识,其正确顺序应为:③→②→①→④,即首句“轻”与第二句“骋”及第四句“声”押“eng”韵。故答案为A。 答案:A 三、写作训练 11.作文。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羸弱的父亲,因为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十三岁。山村的夜色中,黑黢黢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大声地呱白……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丁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声音给我们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们:我们都在窗外!

——自此之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请以“声音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回顾展望

2010湖北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 提示:A项,鄙:边邑,郊野之处。 答案:A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相授??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 A.?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能者,我已尽能之??师所? B.?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进??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 C.?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幸先以我名告之? D.?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提示:A项“以”分别为“把”和“因为”;B项“所”均为“所”和动词构成“所”字

结构;C项“而”分别表修饰关系和转折关系;D 答案:B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提示:②句“李已仰跌丈余”直接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⑤句“僧笑,命李试其技”表明不相信,⑥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实际上是尼僧怕伤着李超。 答案: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提示:A项,憨和尚不是为了惩罚李超;B项,“尼僧争强好胜”错;D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 答案:C

2010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

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苏教版必修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61c4kao57yogk1iu0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