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答案.
【解答】解:当众数是3时,则x=3,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3+4+2)÷4=3, 这组数据为:2,3,3,4, ∴中位数为(3+3)÷2=3. 当众数是4时,则x=4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4+4+2)÷4=这与众数和平均数相等不符, 所以x不是4;
当众数是2时,则x=2,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2+4+2)÷4=这与众数和平均数相等不符, 所以x不是2;
则x的值只能是3,中位数是3;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众数与平均数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正确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6.(3分)如图,已知⊙O的直径为10,锐角△ABC内接于⊙O,BC=8,则∠A的正切值等于( )
, ,
A. B. C. D.
【分析】作直径CD,连接B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tanD,
第9页(共29页)
根据圆周角定理解答.
【解答】解:作直径CD,连接BD, 则∠DBC=90°, 由勾股定理得,BD=∴tanD=
=,
=6,
由圆周角定理得,∠A=∠D, ∴∠A的正切值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解直角三角形,掌握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熟记正切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7.(3分)一个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剪痕不过任何一个其它顶点),内角和为198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 A.11 B.12 C.13 D.11或12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设新多边形为n边形, (n﹣2)?180°=1980°, 解得n=13, n﹣1=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多边形剪去一个角(剪痕不过任何一个其它顶点)边数增加1是解题关键.
8.(3分)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x2﹣(m+1)x+2m=0的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
第10页(共29页)
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为( ) A.7
B.10 C.11 D.10或11
【分析】把x=3代入已知方程求得m的值;然后通过解方程求得该方程的两根,即等腰△ABC的两条边长,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和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把x=3代入方程得9﹣3(m+1)+2m=0, 解得m=6,
则原方程为x2﹣7x+12=0, 解得x1=3,x2=4,
因为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长,
①当△ABC的腰为4,底边为3时,则△ABC的周长为4+4+3=11; ②当△ABC的腰为3,底边为4时,则△ABC的周长为3+3+4=10. 综上所述,该△ABC的周长为10或1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也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9.(3分)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在第一象限内,点M的坐标为(a+1,a)(其中a>1),⊙M的半径为1,动点P在坐标轴上,过点P作⊙M的切线,则最短的切线长为( )
A.a﹣1 B.a C. D.
【分析】设切点为Q,连接MQ,如图,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PQM=90°,利用勾股定理得到PQ=
,由于M到x轴的距离为a,到y轴的距离为a+1,
第11页(共29页)
所以PM的最小值为a,于是得到PQ的最小值为【解答】解:设切点为Q,连接MQ,如图, ∵PQ为切线, ∴MQ⊥PQ, ∴∠PQM=90°, ∴PQ=
=
,
.
当PM最小时,PQ的值最小,
而M到x轴的距离为a,到y轴的距离为a+1, ∴PM的最小值为a, ∴PQ的最小值为故选C.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也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
10.(3分)矩形ABCD中,AD=2AB=2
,E是AD的中点,Rt∠FEG顶点与点E
重合,将∠FEG绕点E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AB,B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设∠AME=α(0°<α<90°),有下列结论:①BM=CN;②AM+CN=S△EMN=
,其中正确的是( )
;③
第12页(共2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