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年全国2卷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4 8:19: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综物理部分 (全国2-甲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v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v2 甲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v1?v2 2v1 乙 t1 t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O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图线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由v?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A正确, C错误;因为乙车做变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不等于

x可tv1?v2,B2错误;又图线的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则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

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 B. C. D.

【答案】 B

【解析】设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v0,抛出时的高度为h,则

?6?4?35? 1212mv0?mgh,故v0?2gh物体落地的2vyvy?竖直速度vy?2gh,则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an??则??,选项B正确。 ??1,

4vxv0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

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F1、W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f1、W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A.WF2?4WF1,Wf2?2Wf1 B.WF2?4WF1,Wf2?2Wf1 C.WF2?4WF1,Wf2?2Wf1 D.WF2?4WF1,Wf2?2Wf1

【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两次受恒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由于时间相等,末速度之比为1:2,则加速度之比为1:2,

位移之比为1:2。而摩擦力不变,由Wf??Ff?x得:Wf2?2Wf1;由动能定理:WF1?Wf1?12mv?0,2WF2?Wf2?1m(2v)2?0,整理得:4WF1?WF2?2Wf1?WF2?2Ff?x1,故 WF2?4WF1。C正确。 217.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

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Mg-5Mg B.Mg+mg C.Mg+5mg D.Mg+10mg

【答案】 C

【解析】小圆环到达大圆环低端过程机械能守恒:mg?2R2?12mv,小圆环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2vF-mg=m定律可得:N;对大圆环,由平衡可得:FT=Mg+5mg,T=Mg+FN,解得FR选项C正确。

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

A.

3?go3?go3?go?g3? B. C. D. 2222GTGTgGTgoGTgo?g【答案】 B

【解析】地球表面的物体在两极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的合力:G立可得:?=MmR2=mg0,在地球的赤道上万有引力为重力和

MmR2=m(432?2)R+mg,地球的质量:M=???R,联

3Tg0,选项B正确 2g-gGT03?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答案】AD 【解析】由于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而电场强度的方向为电场线的方向,故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势面垂直, A正确;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如等量同种正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场强为零,但电势大于零,B错误;场强大小与电场线的疏密有关,而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点降低,电场线的疏密与电场线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总是和电场线方向一致,沿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D正确。

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

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永 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永 硅微条径 磁 磁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迹探测器 铁 铁 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答案】AC

【解析】由于电子和正电子带电性相反,若入射速度方向相同时,受力方向相反,则偏转方向一定相反,

v2mvA正确;由于电子和正电子的入射速度大小来知,由qvB?m得r?可知,运动半径不一定相同,

rqBB错误;虽然质子和正电子带电量及电性相同,但是两者的动量大小未知,无法判断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C正确;由Ek?D错误。

2mEk12mvmv,则r?,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大?2qBqB2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

流表○A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a A c 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

n1 n2 R 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

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ab和Ucd,b d 则

A.Uab:Ucd=n1: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答案】BD

【解析】若变压器初级电压为Uab,则次级电压为U2=压为Ucd?n2Uab;由于二级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得cd间电n1U2U2n,故ab?1,A错误;增大负载的阻值R,输出功率减小,则输入电流减小,即电流2Ucdn2表的读数减小,B正确,cd间的电压由变压器的初级电压诀定,与负载电阻R的大小无关,C 错误;若

二极管短路则Ucd?U2,则次级电流会加倍,则初级电流也加倍, D正确。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

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

V 电压表○V的内阻的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Rx A 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图(a)

(b)所示,结果由公式Rx?U计算得出,式中U与I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A 中电路图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图(b) (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答案】Rx1 大于 小于 【解析】由于

V Rx RVR?10; x?20,可认为是大电阻,采取电流表内接法测量更准确,即图a电路测量,RxRARx1更接近待测电阻真实值;图a电路测量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图b电路测量由于电压

表的分流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3.(9分)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

刻度尺 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

P0 0 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

P1 指同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

P2 挂有质量为0.100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P3 P4 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

P5 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

P6 的自由长度为11.88cm。 图(a)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m / 0.006② 0.0170.0220.0290.034N) 1 9 9 6 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 , ② 。

(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像。

1/k(m/N) 0.04 0.03 0.02 0.01 0 10 20 图(b)

30 40 50 60 n (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以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试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表达式为k= 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表达式为k= N/m

【答案】(1)①81.7 ②0.0122

(2)如图所示

1.75?101.67?101.83?10k??(3)(N/m) (在之间均可)

nnn k?【解析】(1)k?3333.473.313.62 (在之间均可) ~lll00011mg0.1?9.8?m/N?0.0122m/N ,故?N/m?81.7N/m?2k81.7?x2(5.26?4.06)?101/k(m/N) 0.04 (2)如图所示

0.03 0.02 0.01 0 10 20 30 40 50 60 n (3)由图线可得其斜率为:

0.0347?0.0061?0.000572

60?1033

1.75?101.67?101.83?101k?? 故直线满足?0.000572n即(N/m) (在之间均可)

knnn 由于60匝弹簧总长度为11.88cm;则n匝弹簧的为l0满足

33n60 ?l011.88?10?21.75?103.473.313.62~代入k?得:k?(在之间均可) l0l0nl0

24.(13分)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v/(ms-1) 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400 (1)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350 静止开始下落到1.5km高度处所需要的300 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50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

200 受到空气阻力,高速运动受阻力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15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t/s 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象如图所示,着陆过程中,运动员和所携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1)87s 8.7×102m/s (2)0.008kg/m 【解析】(1)设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高度处的时间为t ,下落距离为h,在1.5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由运动学公式有:

v?gt12 gt2434 且h?3.9?10m?1.5?10m?3.75?10m

h? 联立解得:t=87s v=8.7×102m/s

(2)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vm时,加速度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 Mg?kvm

由题图可读出vm?360m/s 代入得:k=0.008kg/m

25.(19分)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

ω 面内,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

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中心O,装B A 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O 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

C 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

D 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

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2)外力的功率。

39?Br3?Br2【答案】(1)C端流向D端 (2)?mg?r+

2R24R122【解析】(1)在Δt时间内,导体棒扫过的面积为:?S???t[(2r)?r] ①

2B?S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E? ②

?t 根据右手定则,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从B端流向A端,因此流过导体又的电流方向是从C端流向

D端;由欧姆定律流过导体又的电流满足:I?224E ③ R3?Br2 联立①②③可得:I? ④

2R (2)在竖直方向有:mg?2FN?0 ⑤

式中,由于质量分布均匀,内外圆导轨对导体棒的正压力相等,其值为FN,两导轨对运动的导体

棒的滑动摩擦力均为:Ff??FN ⑥ 在Δt时间内,导体棒在内外圆导轨上扫过的弧长分别为:l1?r??t ⑦ l2?2r??t ⑧

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f?Ff(l1?l2) ⑨ 在Δt时间内,消耗在电阻R上的功为:WR?I2R?t ○10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外力在Δt时间内做的功为W?Wf?WR ○11 外力的功率为:P?W ○12 ?t22439?Br由④至○12式可得:P=?mg?r+ ○13

24R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

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 ( 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

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期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答案】BCE

【解析】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A错误;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

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B正确;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C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水的沸点也较低,D错误;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由于湿泡外纱布中水蒸发吸收热量,使湿泡的温度降低的缘故,E正确。 (2) ( 10

分)如图,两气缸A、B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是B的2倍,A上端封闭,B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b,活塞下方充由氮气,活塞a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

14a b A B 且平衡时,活塞a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活塞b在气缸正中间。 (i)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ii)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上升,当活塞a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时,求氧气的压强。

【答案】(i)320K (ii)4P0/3 【解析】(i)活塞b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不动,活塞ab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气缸A的容

积为V0,氮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Vl,温度为T1,末态体积V2,温度为T2,按题意,气缸B的容积

为V0/4,由题给数据及盖吕萨克定律有:

116V1V2? ① T1T231V07?V0 ② 且V1?V0?4248V3V2?V0?0?V0 ③

44由①②③式及所给的数据可得: T2=320K ④

(ii)活塞b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a开始向上移动,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气缸

?高度的1/16时,活塞a上方的氮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氮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V1?,压强为P1;末态体

积为V2?,压强为P2?,由所给数据及玻意耳定律可得

13??V1??V0, P?P, V?V0 ⑤ 102416????P1V1?P2V2 ⑥

由⑤⑥式可得: P2??

4P0 ⑦ 3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s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

x=1.0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y/cm 10 P O -10 图(a) Q 4 8 12 x/m 10 O -10 y/cm 0.1 0.2 图(b) 0.3 t/s A.在t=0.10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

B.在t=0.25s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问 C.从t=0. 10s到t =0. 25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 D.从t=0. 10s到t =0. 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cm E.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sin10?t(国际单位侧)

【答案】BCE

【解析】由Q点的振动图线可知,t=0.10s时质点Q向y轴负方向振动,A错误;由波的图像可知,波向左传播,波的周期为T =0.2s,t=0.10s时质点P向上振动,经过0.15s=3T/4时,即在t = 0.25s时,质点振

8m/s?40m/s,

T0.2故从t = 0.10s到t = 0.25s,该波沿x负方间传播的距离为:x?vt?40?0.15m?6m, C 正确;由于P

动到x轴下方位置,且速度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也沿y轴正向,B正确;波速v???点不是在波峰或波谷或者平衡位置,故从t = 0.10s到t=0.25的3/4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A = 30cm,选项D错误;质点Q做简谐振动的表达式为:y?Asin(2?)t?0.10sin10?t(国际单位),选项E正确。 T(2) ( 10分)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瑞水平放置,共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钱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档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答案】1?(h2) R?r【解析】如图,考虑从圆形发光面边缘的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上表面的A点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sin?

R 式中, n是玻璃的折射率,θ是入射角,α是折射角

A? L O? ?现假设A恰好在纸片边缘,由题意,在A刚好发生全反射,故?? θ 2h LO 设AA?线段在玻璃上表面的投影长为L,由几何关系有:sin?? A B 2r L2?h2由题意纸片的半径应为R=L-r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n?1?(

h2) R?r35.[物理——选修3-5](15分)

(1) ( 5分)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

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答案】 ACE

【解析】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为1.6×10-19C,A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研究发现了中子, B错误;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C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D错误;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在电场及在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定了粒子的比荷,E正确。

(2)(10分)现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纸带 光电门 遮光片 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A B 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

气垫导轨 图(a) 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

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数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01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数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cm) 1.91 1.92 1.93 1.94 3.25 4.00 图(b)

4.02 4.03 4.05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答案】

【解析】按定义,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v?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100%)最大为

碰前总动量5%,本

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x ?t 式中Δx为物块在很短的时间Δt内的位移,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A,则 ΔtA=1/f=0.02s ΔtA可视为很短 设在A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和v1 由图(b)所给数据可得:v0=2.00m/s v1=0.790m/s 设B碰撞后瞬时速度大小为v2 v2?d?2.56m/s ?tB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则

P?m1v0

P??m1v1?m2v2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P?P??100% P 联立各式代入数据得:?r?1.7%?5%

?r?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2014年全国2卷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ep91a30n5dq8n1sig30fluh9boav00ug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