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
[来源:学科网]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
【例5】(2014·上海卷)(五)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2. 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13. 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答案】12、A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2、从图示分析,土地的转化率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负值表明面积减小,该地1998年后耕地和草地面积都减少,而林地面积有明显增加,表明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而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较少。故选A。
13、前期林地面积增加较少,其环境效应不明显,而后期林地面积有显著增加,其环境效应明显,所以生
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故选C。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环境作用
【二讲基础】
1.农业区位因素 (1)一个概念——区位含义 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两大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 (3)区分三个因素的表述方式
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2.农业区位选择
(1)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基本思路
①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一般根据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例如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湖泊、水库和沿海海域适于发展渔业;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种植玉米;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种植甜菜等。 ②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具体如下: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不同生物气候 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自然条件 [来源:学,科,网][来地形 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源:Zxxk.Com]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水源 市场 社会经交通济条件 运输 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政府政策 机械 技术条件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三讲典例】
【例1】(山西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五校联考)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之一。读我国云南省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列各题。
17. 该地区亩均产量最高的是
A.冬作马铃薯 B.小春马铃薯 C.大春马铃薯 D.秋作马铃薯 18. 云南省各季节均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 B种植经验丰富
C.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D.种植面积广 【答案】17、C 18、A
【考点定位】作物产量与生长周期的关系,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优势形成原因。
【趁热打铁】(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近年来,青海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也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 ) A.蔬菜品质差 B.蔬菜价格高 C.缺少喜凉蔬菜 D.蔬菜种植少 4.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 A.热量不足 B.光照差 C.降水少 D.多大风 【答案】3、C 4、A 【解析】 试题分析:
3.夏季,东部地区蔬菜种类多,且种植规模大,蔬菜价格较低,品质优良,A、B错。夏季,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多种喜热蔬菜的种植,但缺少喜凉蔬菜,所以青海喜凉蔬菜大量运往东部,C对,D错。
4、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自然条件,A对。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强烈,B错。反季节蔬菜主要是温室生产,降水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