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4 9:17: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师评价:1、你说的真好。2、你的想象力真丰富。3、老师发现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4、老人的命运真的是太凄惨了。5、有家难回,老人真的是很可怜。6、从你说的话中,老师读懂了“感同身受”这个词,真棒。

4、体会情感。

师: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诗,划出如下相关的诗句:老兵回到家乡,他问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远及近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汇报。

师:近乡情更怯。家越来越近了,老人那苍老疲惫的心却跳得越来越快,路上他遇到了一位村里人,忙问:“家中有阿谁?”

师:“家中有阿谁?”什么意思呢? 生:家中还有什么人。

师:六十五年不知亲人音讯,这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与牵挂让人心酸,此时此刻他最渴望,最盼望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师:然而乡里人回答的却是?

生:“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屏幕出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师:什么意思呢?

师: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就是你故家之所在。乡邻回答是什么意思?(你的家里已经没有人了,田园屋舍早已成为荒坟了。板书:家破人亡)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告诉老人:“老人家,你的家人都死光了,你已无家可归了。(不忍心,同情老人)是啊,又有”谁忍心直接告诉这位可怜的老人呢?

师: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浸满辛酸血泪和恻隐同情之心。请大家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诗中的问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问答,重要的一点是问答时要入情入境,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指名分角色读。

师点评:问得急切,答的婉转。问的担忧,答的难受……

- 5 -

师:乡里人的回答犹如晴天霹雳般地给作者当头一棒,使作者的希望破灭。历尽千辛万难,千里寻家归,得到的回答却是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此时诗人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由喜转悲)。悲伤欲绝的老人凄怆地喃喃自语,痛苦绝望的老人踉踉跄跄地走近家,他看到了(师出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屋内成了野兔、野鸡栖息的地方,屋外野生的谷、葵疯长。这一切说明了什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诗了)这家还是家吗?这是他十五岁离开时的那个家吗?这是他几十年魂牵梦萦的故园吗?这是他千呼万唤的家吗?

师:他以前的家是怎样的啊?他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 生答。(温馨,亲人和睦生活在一起,干净整洁……)

师:是啊,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如今却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的家,如今却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有:——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凄凉荒败……

师:作者记忆中亲切熟悉温馨的家园,早就被无情的岁月之手涂抹得面目全非了。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

- 6 -

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指名读

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 如今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

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让我们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面对着这一切,这位征战沙场,九死一生的老兵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师:这个画面就像是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画面吗?

(须发皆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踉跄地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抬着头,茫然地看着东方)(屏幕出示)( )的老人拄着拐杖,( )走出破门,他佝偻着身子,( )望着东方(表情呆滞的老人,眼光茫然的老人,精神恍惚的老人)

师:出门东向看,这是怎样的看呢?

生:茫然的看,凄怆的看,绝望的看、无助、精神恍惚、表情呆滞…… 师:老人在看什么呢? 能看到什么? 生:他也许还抱着希望。

生: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 师:这看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心如死灰,绝望的……(哀莫过于心死。)

师:诗浸透着深深的悲哀。泪落沾我衣。老人是那样的痛苦,那样悲伤,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有了,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活着还有什么希望?他想哭,但他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能将那凝聚着65年的艰辛、思念、期盼,沙场风尘、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

- 7 -

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

师:物是人非,时移景非,当老人怀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怎能不——“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当老人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凄凉度过残生时,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家没了,亲人没了,原来的生活没了,岁月也没了,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悲苦的老人又怎能不绝望呢——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期盼,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籁籁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啊——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师:老人就这样静静地站着,默默地流着泪。 五、品读感悟,情感升华。

1、配乐齐读全诗。(这首诗诗只有一个泪字,却字字含悲,句句浸满血与泪,齐读古诗,读出这份心酸,这份苦难,这份悲愤,这份最深的绝望。)

师: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失去青春、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无限凄凉独自悲伤流泪?(战争)师:这首诗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战争的呢? 生:《十五从军行》是从一个老兵的回乡后的悲惨情况来描写战争的,它主要揭露的是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残酷以及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

师:据统计,仅仅是汉武帝在位时,他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死亡,无数个家庭过着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生活,无数个家庭忍受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悲凉,无数的百姓承受着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痛苦。历朝历代,战争从未停止,苦难始终相随。这苦难,不只是一个人的,也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就算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也依然还存在着战争,伴随着苦难。

战争,夺走了多少鲜活的生命;战争,毁去了多少幸福的家庭。

- 8 -

曾经美好温馨的家园再也找不到它美丽的身影。 曾经幸福欢乐的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灿烂的笑容。 人们只有抱头痛哭,相拥而泣。) 师:说说你的感想。 (制止战争,渴望和平!)

师总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每一句诗句都血淋淋地展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学会仰视英雄时,赞美呕歌英雄,我们更应学会低下头,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那些孤单悲苦的战士,不幸的人们,饱受战争蹂躏的悲惨世界,这时的我们也许才会真正读懂“战争” 这两个字。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归 喜 满怀希望 家破人亡 悲 希望破灭 潸然泪下 彻底绝望

- 9 -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h038jmeh7e16h2fbxb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