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A错误;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都属于抗原,B错误;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或B细胞,C错误;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
6、下图为某疾病的发病机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免疫缺陷症
B.抗体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需三种RNA参与 C.图示的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细胞的作用一定相同 D.细胞甲既能增殖又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B
解析:分析图示信息可知,该病是由于自身产生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正常激素B的受体结合,导致激素B失去与其受体结合的机会,引起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异常,所以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抗体属于蛋白质,其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需mRNA、tRNA和rRNA参与合成,B正确;图示的抗体和激素B虽然都能与同
种受体结合,但结合部位不同,对甲状腺细胞的作用就会不相同,C错误;细胞甲是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它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增殖和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D错误。
7、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答案 D
解析 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
有竞争性,D项正确。
8、某同学将一定量双黄连注射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小鼠表现正常。若干天后,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小鼠很快发生了皮肤红肿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表现正常。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注射液中含有毒素,导致小鼠皮肤受伤 B.注射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C.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使小鼠心跳加快 D.注射液中含有激素,使小鼠心跳加快 答案 B
解析 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毒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皮肤受伤,A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所以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红肿、心跳加快等症状,B正确;如果提取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第一次给小鼠注射时就会出现小鼠心跳加快现象,C错误;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激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心跳加快,D错误。 9、在人类与艾滋病病毒的斗争中,有科研人员尝试将病毒引诱到人
体的“陷阱细胞”中。例如:HIV通过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入侵到T细胞,给艾滋病患者注射适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成熟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此细胞中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所以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 10、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 ) 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 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 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 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 答案 A
解析 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