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合作,自信高效”导学案
课题:22.3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课型 新授 八__年级 教者 闫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动物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 教学重点:概述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教学过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认得所有的动物吗?\你们也许会说,\不认得,我们只认得一些动物\。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生活吗?你们知道它们怎么出生的吗?它们怎样生活?它们如何保护自己?它们如何找到食物?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1.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主要包括 门、 门、 门等主要类群。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 组成,如 、 、 等。 3.大多数软体动物在身体腹面有块状 ,体外披覆坚硬的 ,如 、 、 等。
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其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硬的 和分节的 ,头部有 、 、 等器官。
5.节肢动物主要包括: 纲、 纲、 纲和 纲。 6.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 动物在整个动物界都占绝对优势。 7.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 类群, 主要包括 纲、 纲、 纲、 纲和 纲,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身体背部有 。
8.鱼类身体多呈 ,体表披覆 ,用 呼吸,身体两侧大多有 ,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9.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 向 过渡的类型。
10.爬行类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 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1.鸟类身体大多呈 ,前肢变成 ,体表披覆 。 12.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 。
13.通过研究 的超声波定位机理,人们研制出了先进的雷达。 14.在我国被誉为\活化石\的珍稀哺乳动物是 。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 三、问答题
1.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是否相同?为什么?
2.请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鲫鱼有哪些特点与它的水中生活相适应?
思维拓展
1.有人认为,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越多越好,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越少越好。你有不同的意见吗?说明理由。
2.白鳍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白鳍豚属于哪一类动物吗?它有哪些特点?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总结提升: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呢? 书:P44-自我评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