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院感相关知识
一、问答题
1、什么是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是什么?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向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3.什么是保护性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
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4、什么是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
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5、三级医院的感染率,Ⅰ类切口感染率的标准各是多少?我院医院感染率是多少? 感染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0.5%。我院医院感染率约5%左右。 6.戊二醛浓度为多少?达到灭菌需浸泡多少时间?消毒需浸泡多少时间? 2%,10h,20-45min
7.院感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
院感委员会,院感管理科,科室感染小组。
8.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几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是谁? 3级,魏云峰,刘季春。
9.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请问一级预警发生后应启动哪级应急响应?
1级
10.什么是“三级预警”?
三级预警:本省或本地区出现医院突发同样性质的“院感”事件。 11.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1)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2)医院感染管理科于1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3)诊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报告。(4)调查证实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应于2小时内向防疫站、卫生厅政部门报告。 12.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有哪些?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2)分组护理;(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
13.出现突发性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应立即报告院感科,请问责任报告人是谁? 科主任
14.洗手的指征?(请看“六步洗手图”上的答案)各类环境的手细菌检测标准?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5cfu/cm2,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供应室等)≤5cfu/cm2,Ⅲ类(儿科病房、注射室、换药室等)≤10cfu/cm2,Ⅳ类(传染病房)≤15cfu/cm2。 15.临床院感兼职医师、护士的职责(即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监督、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监测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爆发,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科室,并协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常见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4)每月对医院感染质控检查中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实施;(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制度;(6)督促本科室人员做好手卫生及手消毒,认真抓好手卫生工作;(7)做好职业防护工作;(8)定期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16、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管理、保洁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和实验室培养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8、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一)急救处理
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19、《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当出现什么情形时,医院应当于1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20、《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当出现何种情形时,医院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填空题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100病床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感染知识培训,新上岗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 学时,其它管理和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4、医院临床科室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5、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6、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对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自入院第一天算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为医院感染。
7、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报告时仅报告下呼吸道感染。表浅切口感染和深部切口感染同时存在,仅报告深部切口感染。
8、MRSA系指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英文代号是 VRE。 9、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0、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医疗用品和器材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 1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数 ≤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12、无菌储槽中的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
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h不得作用。启封吸取的各种溶媒超过 24h不得使用。 13、感染性废物应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弃物应置防渗漏、耐刺容器内密封运送,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
14、医院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类。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15、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在每个包装、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6、各科室应当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三、各科室人员应了解本科室相关消毒隔离制度
四、相关人员应了解各自的职责(见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汇编P386-390)
1、医院感染管理医生工作职责 2、医院感染管理护士工作职责 3、医院感染管理检验员工作职责
4、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5、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6、总务、后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7、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8、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9、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的职责 五、今年进行的医院感染教育
1、2008年2月26日和2月28日进行了2007级研究生入院教育,分别由唐素琴、马桂英主任主讲
2、2008年3月25日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增强医院感染意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由曹先伟科长主讲
3、2008年5月28日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相关知识”的学习,由曹先伟科长主讲
4、2008年6月11日对全院保洁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医疗废物处置与职业安全防护,由徐珍主讲
5、2008年6月25日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医院感染诊断,由马桂英主任主讲
6、2008年6月27日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内容:静脉输注与院内感染,由唐素琴主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