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填筑路堤前应在填方坡脚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换填。 (8)质量标准
1.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2.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3.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4.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5.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 (10)成品保护
1 路基施工中填土宽度应大于路基宽度500mm,压实宽度应大于路基宽度,保证施工过程中标准边坡位置外侧有多余土保护。刷边坡应安排在路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刷完边坡的部位应立即进行防护或植草施工。
2 为防止路基被雨水浸泡和边坡被雨水冲刷,路基施工中每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路基边缘培土埂,路基边坡上应施工临时排水急流槽。临时急流槽每30m-50m设一道,道路低点和桥梁两侧锥坡边缘应增设。临时急流槽应随着路基施工向上延伸。
3 土方路基在雨后没有晾干以前,应采取断路措施,禁止车辆进人。
4 已经完工的路基不应用做施工道路,施工中的重型车辆应尽量通过施工便道行驶,防止碾压路床。 (11)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 防止高填方路基下沉应采取的措施
b.严格按照路基填筑工艺施工,层层验收,确保路基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c.适当提高高填方段路堤的基底压实度,路床800mm以下压实度可按93%控制。
d.路基填筑层碾压前,必须做到表面平整,确保碾压均匀。 (12)路面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
①材料质量要求:河砂要级配,含泥量不能超过4%,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
②配料、分层虚铺、压实程度:材料和级配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配合比严格执行试验配合比。自然摊铺、人工整平、保证横纵向坡比,一次压实成型。局部较软路基必须拆除到土路基,采用毛石基层,碎石找平,C30砼面层。
③养护:压实、拉纹成型后,经检验符合要求的道路面层必须在潮湿状态下养护,采取洒水养护,养护龄期视季节而定。
(2)面层质量控制要点:
①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场水泥应随料带有同批产品合格证,如超过三个月应进行试验,以试验报告为准。
②工程质量控制:配制必须严格执行试验配合比,按规定制作与养护砼试压块,按GBJ107-87的规定检验评定砼的强度。水泥砼面层浇注、振捣必须密实,边角整齐、表面平整,严禁有石子外露、蜂窝、孔洞、麻面和起皮等现象。本工程采用直空吸水泵吸水,然后抹平,压纹,切割。砼的搅拌与运输都要保证砼的质量、配比计量化。
③面层质量通病的防治:
伸缩缝贯通性不良、节点平整度超差: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缝内有夹渣物和立缝不到位,没有通过基层为假缝,伸缩缝
节点部位相邻处高低不平。施工时注意:安装分隔板前要认真清理基层,使分隔板接触基层,分隔板接头处拼缝应严密,防止施工时串浆和进入骨料,施工后要进行清理伸缩内的夹渣物认真控制伸缩缝相邻处的高程。保证伸缩缝平整。 (3)现浇砼面层质量控制程序:
资料核定 材质合格证 混合料配比记录 基层隐蔽工程记录 面层自检记录 质量评定录 厚 度 平整度 宽 度 路线高程 施 工 材质 人工收光 人工拉纹 振捣器的选型 不合格工序工程 必须返工处理 质量评定 执行GJJ1090 检验评定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