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1、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
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的论述了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引用,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同时有力证明了××论点。 引用名言,有力证明了××论点。 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设问:启发读者思考,强调某种观点 (2)、论证方法:参考论证方法的作用谈。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②、以……论证方法为主。③、针对生活中的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等。同样,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12、文段结构作用:
(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
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结尾段的作用,请参照8:“结尾的作用”回答。 13、启发思考类题目:
一、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二、把文章中心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三、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际。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记叙文阅读
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二、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 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食品味道大不如前
①现在的西红柿、土豆、柿子椒、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这些食品虽然好看,但吃起来没有味道,甚至就连鼻子也蒙骗不过去。这种说法不是没有依据的。巴伦西亚理工大学农业多样化保护和改良中心已经得出证据,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
②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影响。现在盛行这种疯狂生产(即产量第一,质量第二的生产方式)。我们吃的98%的产品几乎是来自疯狂生产。它们的种植方式都会降低产品的味道。
③疯狂生产的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这些“早产儿”“难产儿”的味道当然不会完美。
④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双保险”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都高。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