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变为蓝色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二、填空题 15.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核心筒就是用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其中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
(3)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16.等质量的三种不同金属X、Y、Z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相同价态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Z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17.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6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18.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 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 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 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 (3)
操
作
③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