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品 试 卷
安徽省亳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干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秋季气温第一次降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日期称为初霜期。若将9月1日定为第一天,记为数字1,按顺序将日期转为数字建立初霜期序列。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初霜期序列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图示信息可知 ( ) A. 初霜期序列小的地区生长期短 C.初霜期与气温年较差分布一致 B. 我国北方比南方初霜期迟
2. 甲地初霜期序列等值线稀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洋流影响 D. 地形起伏 【答案】1. A 2. D 【解析】
.......
.....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2. 甲地的地形主要为平原,西面有大兴安岭阻挡冷空气的作用,初霜日等值线分布较稀疏,变化小,所以影响甲地等值线稀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答案选D。
“当前,我国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四川盆地东部会出现持续性的高温天气,并且高温范围逐渐向江汉、江淮甚至黄淮等地扩展……预计未来几天,我国北方将迎一轮强降雨……”。下图示意我国高温天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示天气出现的月份最有可能为( )
A. 三、四月 B. 五、六月 C. 七、八月 D. 九、十月 4. 影响我国北方强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 A. 锋面 B. 高压脊 C. 气旋 D. 反气旋
5. 当前月份,可能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带来有利影响的天气是 ( ) A. 寒潮 B. 沙尘 C. 梅雨 D. 台风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温度高,所以,应该在七、八月份,长江为伏旱天气。故答案选C项。
4. 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主要为锋面雨,锋面雨带随季节移动。七八月份锋面雨带移到华北地区,华北多雨。故答案选A。
5. 七八月份长江中下游形成伏旱天气,气候炎热干燥,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台风带来降水,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故答案选D项。
2014年12月18日,英国苏格兰经历一场严寒,迪河河面出现许多餐盘大小的饼状冰,该饼状冰是由于上游的泡沫快速流动积聚在一起,加上水流的冲击和极低的温度共同作用冰冻而成,饼状冰有明显的纹理。下图是英国位置图及迪河饼状冰景观图。据此完成伊下列各题。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6. 据图可推断迪河( )
A. 径流量大 B. 无明显汛期 C. 有结冰期 D. 含沙量大 7. 推测该饼状冰纹理的形状最可能( )
A. 由四周向中心呈顺时针辐合 B. 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C. 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辐散 D. 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辐散 【答案】6. B 7. B 【解析】
6.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读图分析可知,迪河位于英国,常年受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河流的流量较为平稳,无明显的汛期,B正确。
7.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饼状冰是由于上游的泡沫快速流动积聚在一起,因此由“聚集”可以推出河流应该为辐合运动,河流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因此最终会形成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的运动,故答案选B项。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表是某地地表由南向北每隔50米,依次从①到⑤观测到的地表海拔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⑥点在②点以西5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②处是( )
A. 背斜谷 B。向斜谷 C.背斜山 D.向斜山 9. ②处东西向地层剖面图可能是( ) A.
B.
C.
D.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10. ④处是很好的( )
A. 储气构造 B. 储水构造 C. 储油构造 D. 铁矿带 【答案】8. A 9. A 10. B 【解析】
8. 由材料分析可知,②地海拔高度比两侧的海拔要低,说明②地为谷地;①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4-11=93米;②地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4=98米;③地地下的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12=90米,说明②地的岩层向上拱起,说明②为背斜,综合判断②处为背斜谷,故答案选A。
9.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②处的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4=98米,⑥地位于②地的正东部,而且⑥的岩层海拔高度为103-5-98米,说明东西走向的岩层在同一高度,说明②处东西走向的岩层为水平的,因此②处东西向地层剖面图可能是故答案选A。
10. 读图分析可知,③地地下的岩层的海拔高度为102-12=90米;④处的岩层海拔高度为88米;
⑤处的岩层海拔高度为106-10=96米,④的岩层比两侧的岩层都低,说明④处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该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故答案选B项。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12. 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 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推荐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