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可见能对油脂类进行消化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花生油主要成分是脂肪,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消化的有关知识。明确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淀粉的消化过程是:在淀粉酶的作用下首先被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再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因此,图中“剪刀1”、“剪刀2”分别模拟的是消化淀粉的酶、消化麦芽糖的酶,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分析】
此题考查了食物消化的有关知识。明确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将糖类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对脂肪和糖类不能消化;肠液里面含有胰腺、肠腺等分泌的多种消化液,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将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因此, 能够有助于脂肪消化的是 胆汁、肠液、胰液,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分析】
此题考查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消化系统的结构名称为:1肝脏、4胃、5胰腺、6小肠。
A.图中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帮助脂肪的消化,故A错误;
B.图中4胃位于腹腔左上部,容积较大,可在短时容纳大量食物,故B正确;
C.图中5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可对淀粉、脂肪、蛋白质起消化作用,故C正确;
D.图中6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17
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D正确。 故选A。 25. 【分析】
此题考查了食物的消化的有关知识。明确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动物或人的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消化,即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有机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呼吸过程、氨基酸进入血液属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胰液与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属于消化液的排出过程,而淀粉转变成小分子物质葡萄糖的过程属于消化作用的过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
解:依题意,由图可知:A、B两试管各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向A、B两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唾液和2毫升清水;将A、B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向A、B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
(1)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实验中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2)A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遇碘不变蓝,原因是淀粉糊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遇碘变蓝,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以A试管和B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加入唾液的A组是对照组,未加入唾液的B组为实验组.
(4)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口腔里,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因此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
故答案为:(1)碘液;(2)A;(3)对照;(4)口腔. 此题考查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步骤.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步骤: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步骤.
27.
解:(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A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3)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故答案为:(1)2ml清水;1. (2)1与3.
(3)1;唾液淀粉;淀粉.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
18
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的这个特性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经常用到. 28.
解:(1)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根据问题可作出假设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低温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高温杀死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2)甲、乙、丙这三组实验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变量是温度.
故答案为:(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高温或低温对消化酶都有影响,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2)温度.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变量是这种不同的条件.设置对照实验是说明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此题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
29.
解:(1)③胃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进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2)人体的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①肝脏,它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可以乳化脂肪.
(3)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是消化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内分泌部即胰岛,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小肠腺分泌的肠液,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流入小肠,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流入小肠,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②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1)胃; (2)①;肝脏. (3)④;胰腺; (4)②;小肠.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③胃、②小肠、⑤大肠和⑥肛门,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唾液腺,①肝脏,④胰腺,以及位于胃壁上的胃腺和肠壁上的肠腺.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30.
解:(1)⑧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淀粉的消化是从①空腔开始的,部分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
(3)小肠长度很长,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都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⑧肝脏; 胆汁 (2)①口腔; 葡萄糖 (3)表面积
19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