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的年夜饭
文/刘延秋
在我孩提时,那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平时的饭食若能果腹就已经很令人满足了,至于在火炉边烤点小咸鱼干、花生米什么的,则是难得的珍馐美味。因此,一年365天,盼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能穿上妈妈做的新衣裳,还能吃到许多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最令人期待的就是那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了。 平日里的一日三餐都是由妈妈来掂对,而每到此时就是由爸爸亲自下厨了,所以小时候的我,一看见爸爸下厨房,就知道过年了,于是此时此刻的我会放弃一切儿时游戏,像一个小跟屁虫,一直跟着爸爸在狭小的厨房里、灶台旁转啊转。
清楚地记得,每年一进腊月,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了。今天买回一只鸡,明天买回两只肘子,后天又买回几条鱼??而那时是没有冰箱的,所有这些年货,都只有放在院子里的一口小缸里,上面还要盖严并且压上重物,以防小动物偷吃。大年三十的前两天,爸爸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要将贮藏的鸡鸭鱼肉拿出来泡在冷水里解冻,清洗干净后还要用热水烫过,进行除血水、拔绒毛等准备工作。而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天,爸爸一定要彻夜不眠(因为白天还要工作)地在厨房的炉火旁蒸啊、煮啊、炸啊,把年夜饭的各个菜品的食材前几道工序都处理妥当,他才会休息。而每到这时,煮肉的香味就会弥漫在房间里,弥漫在我的睡梦中,家中因此也就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因远离海边,那时候的沈阳是绝对没有海鲜的,鱼也局限于是冷冻的,所以我家每年的年夜饭都主打在鸡鸭鱼肉,纯纯的东北菜。爸爸拿手的菜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有:蒸扣肉、红烧大王鱼、辣炒仔鸡、锅包牛肉、爆炒腰花、滑熘肝尖、滑熘肥肠、凉拌羊肚等等,以上这些“硬菜”是一定要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的。爸爸做菜那叫一个绝,在我的眼中至今无人能敌!譬如蒸扣肉这道菜,爸爸做的真是可圈可点。他先是把肥瘦相间的带皮五花肉或是猪肘在汤锅里煮五六分熟,捞起后再把五花肉切成薄薄的大片,猪肘则要趁热剔骨并把肉横竖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但是要保证肉皮完整,然后把切好的肉或是肘子皮朝下整齐地码在大碗中,加入葱姜大料酱油等调料,再上锅蒸熟。最精彩的就是起锅装盘的时刻,每到此时,我就会目不转睛地看着爸爸操作。
爸爸先是将蒸肉的大碗从蒸锅中小心翼翼地端出,然后扣上一只大过碗口的盘子,再小心地把碗中多余的汤和油滗出来,随即只见爸爸快速地一翻手腕,此时已经是盘子在下碗在上了,孩提时代的我一直以为那时爸爸是在变魔术,最后爸爸再轻轻地拿开盘子上的大碗,只见一盘肉皮红亮亮、香喷喷、软颤颤、入口即化的蒸扣肉就呈现在眼前了。而此时的我已经踮着脚尖在灶台前馋得直咽口水了,这时,爸爸总是笑呵呵地夹起一块肉送至我的嘴里,看着我满足的表情,爸爸开心地笑了??因为在蒸和煮过程中,肉里的油脂早已经留在了汤里,所以那肥而不腻的扣肉味道真是香极了,至今我还能回忆出它的味道,那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味道!
爸爸做的菜为什么那样香?多年以后,我才终于明白,爸爸做的菜之所以香,不只是因为爸爸厨艺高,更重要的是因为爸爸是用心来做年夜饭的,其中凝结着爸爸对孩子们、对妈妈、对我们这个家无限的爱意。因为有了这许多的爱,所以爸爸才会彻夜不眠地在厨房里、在灶台旁给一家人不辞辛苦地做年夜饭,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桌子的年夜饭,才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倍感亲情的温馨。因此时至今日,每逢过年,虽然身边有许多的朋友都举家前往各大饭店去吃年夜饭,但在我们家,依旧是其乐融融地在家吃年夜饭,这也许是对已经过世爸爸最好的怀念了。
来源:沈阳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