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8 0:45: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 作者: ———————————————————————————————— 日期:

2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让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且收效甚微的工作。谈谈自己对学困生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 应试教育 转化 爱心 责任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较复杂的。除了少部分智力因素以外,大部分是由后天形成的。在这里,撇开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影响不谈,单从教育大环境及学校和老师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 1、应试教育是学困生产生的推手

国家教育改革这么多年,非但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反而让广大教师和学生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虽然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限制学生考试次数,但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围绕考试分数转。教师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天除了备课、上课,就是批改大量的练习,忙于个别辅导;学生们每天在校要完成校内作业,回家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均有作业),部分学生还要在放晚学或双休日参加校外文化补习。在老师和课业的双重压力下,一部分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或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反复刺激下,就会产生自暴自弃、消极应付的心理。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对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开发,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导致大批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观察笔者周围的一些学校,下午两节课后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不知从何时被所谓的“辅导课”取代,传统的班、校兴趣组也悄然淡出师生们的记忆。学校大型的体育运动会、风筝节风筝比赛、艺术节才艺比赛、体育单项竞赛、动手类的科技、航模比赛等活动因耗费学生时间和精力,也逐渐被遗忘。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单一、枯燥,不外乎是抄、写、读、背、算,动手、实践的作业极少。作为教师,面对现状既痛心又很无奈。痛心的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真正从学校得到了什么?将来他们又能做什么?优生尚如此,何况学困生乎?我想,在全社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呐喊声中,学生们才是最无辜的牺牲品。无奈的是,在分数至上的现实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体现,学生的分数考不上去,学校领导尚可以原谅你,但家长却不原谅你。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

(1)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产生偏见,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或漠不关心,或讽刺挖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像患病的人受到权威的判决一样,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动力。 (2)学科教学技艺不够精湛,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钻研得不够透彻,或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精当,致使课堂教学不能引人入胜,课堂效率低下,部分学生的思维就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的课而厌恶这一学科,从而成为这一学科的学困生的。

(3)教师没有明察秋毫,及时补救。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没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致使学困生在某一课时,某一章节的学习活动中,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出现了断层的现象而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以后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重重。 二、如何正确认识学困生

1、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个体性格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以及后天努力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即使是在学习成绩整体较强的班级,也会有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所谓“学困生”。我以为“学困生”只是一种相对的提法,是与班级中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的教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学生相比,比较弱势的少部分群体。作为教师首先要面对现实,正视学困生的存在,既不可漠然视之,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可有“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想法和做法。

从评价标准的区别来看,我们对学困生的认定也可能是失准的或是偏激的。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败,忽视了孩子身上的多方面的潜能。目前的教育制度虽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评价机制和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依靠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标准,出现大批的学困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2、学困生都是可以转化的

从多年的从教经验中我体会和观察到,学困生除了少部分学生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外,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正常,有的甚至智力超群。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上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为对学习失去兴趣,缺少自信,或是主观懒惰,不思进取,所以造成成绩低下。长期的失败的打击,以及不被老师或同学重视,又加深了他们自暴自弃的情绪的蔓延。如此恶性循环,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部分学困生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情况,在另外一些科目中却表现正常甚至超常。事实证明,学困生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广大教师,要树立信心,不懈怠,不放弃,力争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

3、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

(1)从学困生形成的因果关系来看,学困生的现状已经与其生活环境、生活态度、心理定势、行为习惯等有较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历年我所任教班级中的学困

生的调查发现,那些懒惰,做事不认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所暴露的种种缺陷,从刚入学或在幼儿园就体现出来了。那些将学困生都是由学校和老师造成的指责是不完全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对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进行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自控能力较差,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要无私地奉献出“三心”---爱心、细心、耐心。

(2)从教师的工作来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本身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机智。其次,教师要针对班级内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个别谈心,集体帮扶,社会实践,竞赛,个别辅导等。工作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教学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困生身上,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就提高了。然而,由于地域教育滞后、生源差、班级生数多等客观因素的存在,许多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去年我接手三年级的一个班级,担任语文教学任务。课内外作业每天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每天要投入很多时间和大量精力去完成的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督促我的学生去完成作业,但收效甚微。原因是这些学生的惰性就如顽疾一般,难以根治。有的学生你紧一点,他就写一点,你松一点,他就不写;有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好一阵,坏一阵;有的学生隔三差五的,逮着机会就偸一回懒。你忙着做这一部分学生的工作,另一部分学生就又躺下了。感到黔驴技穷。这充分说明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艰巨性。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去对待学困生

教育离不开一个“爱”字,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倾注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往往自卑心理强,自信心不足。如果老师对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出现奇迹。 2、教师要以广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技艺去征服学困生

作为老师,除了具备爱心、责任心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钻研和领会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联系和美的因素,引领学生去体会学科学习的快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师生互助式”教学。那些整天抱怨学生不听、不学的老师,确实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讨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试想,如果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听你的课,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呢?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高了,即使有少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我想那也是暂时的。 3、做有心人,及时帮扶学困生

学困生的表现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共同的特点是知识链断裂,漏洞较多。在备课时,我考虑最多的是某一个知识点班内哪些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可以掌握,哪

搜索更多关于: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的文档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ut59rj1u28mwx1483k6i8ss1c8ox01bg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