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垃圾回收初步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5:55: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剧增,垃圾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多样,造成的环境污染更是日益严重,其中最为著名也让人心惊的就是被人们称作“第八大陆”的大太平洋垃圾带。这对人们的生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更会对居民的健康带来危害。

如今,垃圾围城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广州、香港、深圳等发达城市地区,虽然街道上都有设立分类垃圾桶,可是却如同摆设,里面的垃圾混杂不堪,环卫工人直接把分类垃圾桶的垃圾全部倒到一个无分类的小垃圾车里,再把小垃圾车的垃圾倒进无分类的大垃圾车里运到垃圾站。我国的垃圾减量是由2000年6月才开始推行,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首批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收效甚微。虽在政策上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排放》等相关的规范标准,但却仍未出台一套力度更大的强制性法规来约束垃圾分类的问题。为何在政府提倡落实垃圾分类的同时,大部分地区的垃圾分类都还停留在表面,因此很多人提出疑问,难道推行的垃圾回收只是作秀?

不少专家、学者都早已意识到了垃圾分类减量的重要性,城市垃圾的产生和回收具有公共外部性,“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令人讨厌的,但其实又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因此,伴随着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性。未经有效回收和处理的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俊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回收的比例越低其污染物含量越高,对环境的污染越大。我们团队将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通过调查得出垃圾分类的每个环节中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哪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全部归咎于政府无作为,或者只是笼统总结出几个原因。然后根据每个环节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群众全面辩证得看问题,为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出一分力。 并且,制定相应的可实施对策,通过挑战杯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反馈给政府,让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第二章、调研目的

1、垃圾从分类到处理,很多人认为垃圾分类做好前期工作就好了,可是中末端环节不做好的话,前期的工作就等于是做无用功,所以我们想让大家的目光多关注到中末端垃圾处理的环节上。

2、我们不仅要关注中末端的分类,还要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所以我们还会去调研如何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例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厨余垃圾处理器等等方法。

3、通过调查得出垃圾分类的每个环节中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哪些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全部归咎于政府无作为,或者只是笼统总结出几个原因。然后根据每个环节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群众全面辩证得看问题,为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出一分力。 4、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可实施对策,通过挑战杯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反馈给政府,让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5、通过接触各个部门,得出最真切的原因,虽然看似难度很高,可是这却提高我们的调查能力,运用多种调查技巧,运用人脉圈子,增加此份调研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也能提高自身环保意识,承担起身为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责任。

第三章、调研意义 近年来,垃圾问题一直是群众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尽管我国曾经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做了14年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媒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以及意义的宣传,有关部门走进社区进行直接性的号召,以及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

所以我们想通过非常细致和全面的调查出每个环节出了什么问题和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导这些问题的产生,出现了什么困难,而不是单纯地总结几个笼统的原因。根据每个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推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引出新的关注点,让大众关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还有加改善中末端垃圾处理环节。 1、科学性:

1.1、现实生活中虽然处处都可见分类垃圾桶,可是后期的回收却是全部收归于一个垃圾车内,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1.2、多数群众认为垃圾分类的政策只是在作秀,可是事实背后是各个环节都出现了问题,所以需要去全面调查群众、环卫局、环保部门、环卫工人、建设局、立法局、宣传部、垃圾中转站、垃圾回收站、垃圾焚烧场、垃圾填埋场等等与垃圾回收有关的对象。

1.3、通过调查得出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哪些具体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的方案,为垃圾回收和环境保护出一分力。 2、先进性及创新性:

2.1、很多人认为垃圾分类做好前期工作就好了,可是中末端环节不做好的话,前期的工作就等于是做无用功,所以我们正在让大家的目光多关注到中末端垃圾处理的环节上。

2.2、我们不仅要关注中末端的分类,还有个新的想法,就是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我们不仅要做好后期的分类,可是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减少垃圾的存在,所以我们还会去调研如何去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例如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厨余垃圾处理器等等方法。 2.3、调查对象全面细致,涵盖了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各个部门与群众,且调查深入。

2.4、现今我们看到很多都是有关垃圾回收情况的调查,或者是在批判垃圾回收落实不到位的文章,或者是把原因归结为群众意识不高、垃圾车没有分类、政府投资不足等笼统原因上,而我们的调研是关于垃圾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和究竟是什么具体原因引导这些问题的产生,例如为什么群众意识不高,垃圾车为什么没有分类,和政府为什么投资不足上等问题,调查出其中的原因和遇到的困难。

第四章、调研框架以及调研方法 1、调研框架

首先调查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理会经过哪些环节,哪些地方,各个环节和地方是由什么部门管理。然后调查哪些环节没有完善,全面调查各个环节,和这些垃圾分类没有落到实处的原因,咨询管理部门,分析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何解决方案。接着了解社会环保专家,环保人士,老师等等人人士对垃圾分类的看法,收集社会对垃圾分类的意见和有效措施。最后综合所调研内容,综合整理各方意见,得出有效措施。 2、调研方法 2.1、调研对象

市民、环卫局、环保部门、环保协会、环卫工人、建设局、立法局、宣传部、垃圾中转站、垃圾回收站、垃圾焚烧场、垃圾填埋场 2.2、调研方法

2.2.1、深度访谈,将联系环卫局、环保部门、环保协会、环卫工人、建设局、立法局、宣传部、垃圾中转站、垃圾回收站、垃圾焚烧场、垃圾填埋场等等的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形式倾听他们对垃圾分类难以实施的原因分析。

2.2.2、暗度访谈,因为考虑到有些部门的人不会轻易说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我们会通过暗访形式,或者通过先与其做好朋友,再进行深一层的交谈,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2.2.3、间接访谈,还是考虑到2、的问题,所以我们会通过其他部门间接了解到其部门的问题。

2.2.4、扮演群众,不以调研者的身份去调研,扮演普通群众以其他问题先进行提问,使其放下戒心,然后根据情况接入真正的问题调研。

2.2.5、走访。我们团队四个人分别调查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佛山市等城市的垃圾分类情况,然后再走访个别小区部分住户,通过交流了解部分住户对垃圾分类的习惯和看法。 2.2.6、参阅书报刊物,网络查询。我们团队通过查看相关书籍,在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当今相关垃圾分类的情况和原因。

第五章、垃圾回收多维度分析 1、调研内容

1.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了93位在校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垃圾分类时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不会分类”,从而将所有垃圾都归类到“不可回收”中。且在我们所调查的高校中都普遍存在着只有在校道上才有分类垃圾桶的现象,部分食堂中会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但在学生宿舍中无一例外是集中处理,混合运输的。

1.2、通过对广州、深圳、惠州这三个地区的10个小区住户采访可知,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不仅是因为垃圾分类处理麻烦、耗时,更因为小区中物业管理在运输垃圾时都是集中处理的,导致住户认为“即使我们分类了,也没有用”。同时,我们留意到在各大小区的宣传栏中很少提及垃圾分类,大多是关于小区建设的内容,这也致使了住户至今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1.3、通过对4位老师以及4位环保人士的采访我们得知,其实社会上很多人士都关注到了垃圾分类这一问题,但是无奈于政府一直没有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垃圾分类,而人民群众又极力反对焚烧厂的建设。现在部分环保意识较强的百姓都会将家中的垃圾打包好送到附近的再生资源回收站,更有甚者是开车将垃圾送到回收站的,他们认为“这只是举手之劳又能为环保出一份力”。

1.4、通过调查3位环卫工人,询问他们不分类回收垃圾的原因,他们的回答是市民自身就没有分类好垃圾,里面的垃圾都是混杂的无分类的,所以一起倒进车内,而且后期的垃圾车也没有分类,所以他们分类与否都没关系。

1.5、我们也走访了4个垃圾回收站,他们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虽是起早贪黑,但觉得收入可观又对社会有意义,个中更是不乏对环保事业有抱负的青年。

2、政策

政策:(待修改:文字内容太多,需要简化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内容阐述中原因需要用一条线串起来,不会显得太零散和具体措施的编写)

具体思路: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参考世界各国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政策→改进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政策

一、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执行的主体的缺陷 政府作为政策实施的主体,政策能否顺利落实与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时是否存在失误关系重

大,现在垃圾分类政策没有按照预期设想顺利落实,可见是政策的执行主体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失误。虽然我国早就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但“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施行力度要小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绩,首先要看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和社会稳定程度而非其他,因此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决策上,在财政预算的资金投向方面,由于政府的工作不足,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一问题不受重视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而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实施过程中,主管垃圾分类的政府部门即环境卫生部门作为执法者既要执行监督管理职能,又要作为一个守法者具体组织实施垃圾的清运和最终的处理处置,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环境卫生部门同时具备了执法主体和守法主体的双重地位。那么,当环境卫生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时,作为监督主体它又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监督职能;甚至,当这样的不履行产生环境问题,环保部门面对的不是企业或个人而是政府的一个部门的时候,这样的监督是否有效,令人担忧。其结果必然就是环境卫生部门既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又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 政策执行目标群体存在的问题

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在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公众对垃圾分类政策的态度影响了政策的施行。在《固体废物回收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一文中,对上海市19个区的调查和现场采访中发现,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垃圾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了解非常有限。由于我国的环境工作历来是由政府主导,造成公众的思维定势,绝大部分公众仍认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都只是政府的职责,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废品回收的基础上,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不深,对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的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加之分类实际操作中的客观不便,以及目前分类收运作用规范性不强等种种原因,导致公众参与分类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 (三) 政策的本身存在缺陷

作为施政者行使城市管理权力的指导性文件,其价值在于能有效规范社会各阶层,使施政者能按照其指导去实施具体措施,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始终未能有效实行,与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有着重大的关系。地方性法规规章内容过于笼统,如威海市2003年实施的《关于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意见》第三部分提到“参与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和综合利用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那么“有关优惠政策”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享受,意见中并未提及。类似的规定在其他地方性法规规章中都可见到,这样难免会降低地方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郑毅敏(2009)则认为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中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

二、城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垃圾分类政策的未完善

1.垃圾分类立法僵硬,缺乏可操作性

尽管垃圾分类政策有国家性法律作为支持,另外有地方性法规作补充说明,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陈丽(2010)认为,无论是国家法律或地方条例,都缺乏对如何分类、如何收集和处置等实施细则的规定,分类责任主体不清,并且地方法规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强制性不强,总体可操作性较差。谭文柱(2010)则认为无论是全国性法规,还是地方性法规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都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这些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对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更没有制定有关违反垃圾分类行为的惩罚标准。这些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不利于垃圾分类义务人履行分类义务,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违法行为无法给予有效的法律制裁。 2.垃圾分类标准不一致,配套设施不足

搜索更多关于: 城市垃圾回收初步 - 图文 的文档
城市垃圾回收初步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1v9m1if4z2teb88imz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