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毕业设计总结 ........................................................ 50 参考文献 ........................................................... 53 致谢 ............................................................... 54
V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前 言
酒精在我国酿酒行业、化工行业、橡胶工业、油漆涂料工业、电子工业、照相胶片及纸浆生产行业、医药行业、香料工业、化妆品行业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食用酒精作为硬饮料中不可缺少的添加成分,它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做为世界白酒消费大国,食用酒精品质的好坏,就显得更重要了。可以说,食用酒精品质的好坏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大事。
从粮食、薯类、糖蜜三类原料来看食用酒精产成品的质量,粮食酒精最优,其次是薯类酒精,最差的是糖蜜酒精。
食用酒精使用粮食和酵母菌在发酵罐里经过发酵后,经过过滤、精馏来得到的产品,通常为乙醇的水溶液,或者说是水和乙醇的互溶体。
蒸馏法提高酒精浓度最多能到73%左右,因为乙醇和水会形成共沸混合物。 食用酒精的度数是不确定的,通常为食用酒精的纯度为95%。
乙醇俗语叫酒精,分为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但车用酒精与它们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工业酒精的纯度为90%,其余的10%中除甲醇等杂质外,大多数是水;而食用酒精的纯度为95%,其余5%都是水;车用乙醇与其它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脱水,按国家标准,它的杂质和水含量必须小于0.8%。
第二,酒精既可以车用又可以食用,在很多国家,食用酒精都是高税收,而车用乙醇则是给补贴。为了防止一些厂家把车用乙醇回流到食品工业,从而拿政府补贴,躲避高额税,车用乙醇出厂时就必须加变性剂,让它从颜色或味道上区别于食用酒精。像我国,车用乙醇出厂前加3%-5%的汽油,让它在味道上区别于食用酒精。而欧洲一些国家则在其出厂前加颜色,如蓝色、红色等。
本设计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采用低温蒸煮,双酶液化糖化,连续发酵,三塔直接式蒸馏,分子筛脱水。本设计将木薯干到制成食用酒精中的各环节涉及的工艺、设备、控制条件等有关情况作一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和各位共同讨论。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多多指正。
VI
第1章 全厂工艺论证
第1章 全厂工艺论证
1.1 生产原料:木薯(淀粉质原料)
1.1.1木薯的主要成分
木薯起源于热带美洲,广泛栽培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泰国、哥伦比亚、印尼等国。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栽培面积最大,福建和台湾次之,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省亦有少量栽培。木薯的营养成分如表1-1所示。 表1-1 木薯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可食部
含量 99
成分名称 水分(克)
含量 69
成分名称
含量
能量(千卡) 116 脂肪(克) 胆固醇(毫克) 胡萝卜素(毫克) 核黄素(毫克) 维生素E(T)(毫克) δ-E 钾(毫克) 铁(毫克) 铜(毫克)
0.3 0 0 0.09 0 0 764 2.5 0
能量(千焦) 485 碳水化合物(克) 灰份(克) 视黄醇(毫克) 尼克酸(毫克) a-E 钙(毫克) 钠(毫克) 锌(毫克) 锰(毫克)
27.8 0.8 0 1.2 0 88 8 0 0
蛋白质(克) 2.1 膳食纤维(克) 维生素A(毫克) 硫胺素(微克) 维生素C(毫克) (β-γ)-E 磷(毫克) 镁(毫克) 硒(微克) 碘(毫克)
1.6 0 0.21 35 0 50 66 0 0
1.1.2木薯作为酒精原料的特点
1. 单位亩产量高,高的可达1500—2500kg。
2. 木薯的淀粉含量高,纤维少,并有适量的蛋白质,加工比较容易,淀粉利用率高。
3. 木薯的缺点在于胶质、果胶质等粘性物质较多。醪液粘度大,甲醇的生成量较多。
综上所述,木薯(木薯干)是一种良好的酒精生产原料,为我国大多数酒精厂
1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所采用。
1.1.3生产过程中的木薯干相关工艺参数
生产过程中的木薯干相关工艺参数如表1-2所示。
表1-2 木薯干相关工艺参数
原料 木薯干
淀粉含量(%) 70
水分(%) 13
1.2 原料的预处理
1.2.1原料的除杂
淀粉质原料在收获和干燥的过程中,往往会掺夹进泥土,沙石,纤维质杂物,甚至金属块杂物。这些杂物如果 不在生产前除去,则将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为了清除这些杂质,最常用的的除杂方法有筛选,风选和磁力除铁。而磁力除铁又可分为永久性磁力除铁器和电磁铁除铁器。电磁铁除铁器具有固定不变的磁场因此不永久性磁铁除铁器更为完善,所以选用电磁铁除铁器。
1.2.2原料的粉碎和输送
原料进行水—热的目的是要使包含在原料细胞中的淀粉颗粒能从细胞中游离出来,充分吸水膨胀,糊化乃至溶解,为随后的淀粉酶系统作用。并为淀粉转化成发酵性糖创造成必要和良好条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先将原料粉碎,再在较和缓的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是较好的方法。
原料粉碎的方法分为两种:干式粉碎和湿式粉碎。其优缺点比较如表1-3所示。 通过对干式粉碎和湿式粉碎的比较,因原料采用的是木薯干,为了节约成本,所以最终采用干式粉碎。
干式粉碎采用粗碎和细碎两级粉碎工艺,因为两级粉碎的动力消耗较低。原料经过粗碎后原料颗粒应能通过6~10mm的筛孔。粗碎后颗粒在经细碎,最终原料颗粒能通过1.2~1.5mm的筛孔因为原料粉碎至直径1~1.8mm的原料颗粒易于吸水膨胀和较彻底糊化。
而锤式粉碎机的结构比较简单,更换筛板和锤片的操作方便,对原料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强,操作要求也不高因此可以再此选用。
表1-3 干式粉碎和湿式粉碎的优缺点比较如下表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