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二
(一)思考题
1、水准测量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定两点间高差的? 2、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哪两者之和? 3、水准仪由哪几部分组成?操作水准仪有哪几个步骤?
4、使用水准仪,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什么?转动物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什么?转动微倾螺旋的目的是什么?
5、何谓视准轴?何为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怎样消除视差?
6、水准仪上圆水准器与管水准器的作用有何不同?何谓圆水准器轴?何谓管水准器轴?
7、水准器的分划值、灵敏度及其内壁的圆弧半径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什么叫转点?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到什么作用? 9、测站检核可以采取哪两种方式?
10、水准测量时要求选择一定的路线进行施测,其目的何在?水准测量的路线形式有哪几种?绘图加以说明。
11、水准仪有哪些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什么是主条件?为什么? 12、水准测量时,为何要求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 13、水准尺倾斜对读数有何影响?
14、与微倾式水准仪比较,自动安平水准仪有何特点?与光学水准仪比较,数字水准仪有哪些特点?
15、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如何加以消除或减弱误差? (二)练习题
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123m。当后视读数为1.456m,前视读数为1.579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A两点的高差又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2、将图2-1中的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填入表2-1中,已知A点高程为HA=23.456m,求点B点高程。
图2-1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格
测站 检核计算
3、如图2-2所示,已知水准点BMA的高程为33.012m,1、2、3点为待定水准点,水准测量观测的各段高差及路线长度标注在图中,试填表计算各待定点高程(注: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fh容??40Lmm)。
测点 后视读数 (m) 前视读数 (m) 高差(m) + - 高程 (m) ∑a= ∑b= ∑h= ∑a-∑b =
4、如图2-3所示为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数据,判别测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如果满足,则填表计算各点的高程(注:fh容??12n mm)。
图2-2
图2-3
5、设A、B两点相距80m,水准仪安置于中点,测得A尺上的读数a1为1.321m,B尺上的读数b1为1.117m。仪器搬到B点附近,又测得B尺上读数b2为1.466m,A尺读数为a2为1.685m。问该水准仪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如不平行,i角是多少?应如何校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