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3:13: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养级的同化量也就随之减少,所以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变温动物。

答案:(1)取食与被取食 种类数 自我调节

(2)不同营养级 未利用 需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恒定

1.(2020·绍兴模拟)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援助粮食短缺地区的人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能量 C.吃肉食比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解析:选C。A项是从人体物质代谢的角度来描述的,而不是运用生态学知识进行的解释,错误;B项,直接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由于能量传递经过的营养级少,损失的能量少,可利用的能量应该较多,错误;C项是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角度合理解释题干中的观点,正确;D项中是从营养的角度而非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的解释,错误。

2.(2020·浙江台州月考)如图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若E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7.1×10 kJ,B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2.3×10 kJ。从理论上计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

A.7.1×10 kJ C.5.95×10 kJ

78

9

8

B.4.8×10 kJ D.2.3×10 kJ

7

7

解析:选B。由图可知,D为生产者,要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则必须保证三个条件:一是能量来源途径要最少,二是能量传递效率要最低,三是食物链要最长。故从理论上讲,与A储存的能量最少相关的食物链不可能是D→A,也不可能是D→A、D→E→C→A同时存在,只能是D→E→C→A。为此,E的能量在传给A的途径中,只有确保:①E在传给B时用去的能量最多,②E的总能量减去传给B的后再传给C时传递效率最低,③C在传给A时效率最低,结果才能使A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据此计算得A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7.1×10 kJ-2.3×10 kJ÷10%)×10%×10%=4.8×10 kJ。

3.(2020·浙江黄岩选考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8

7

9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b以热能形式散失

C.c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D.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c的10%

解析:选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图中分析为a,A正确;b为生产者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B正确;从图中分析,c属于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约是a的10%,D错误。

4.(2020·浙江省绿色评估联盟高三考试)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约为B的1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

解析:选D。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点是生产者,所以确定A为生产者,则B、C、D为消费者,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大小可以用来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所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图中没有标出未被利用部分),所以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

5.(2020·浙江舟山高三期中)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群落

①②

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

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CO2量 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CO2 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选A。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②表示生产者固定CO2的过程,生产者固定CO2形成有机物,有机物中的碳只有一部分随着呼吸作用重新回到无机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储存在动植物体内,故可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的CO2量;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物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只有生产者。

6.(2020·温州模拟)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池塘”的箭头

B.模式图中不应有“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选D。“

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

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

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

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7.(2020·浙江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右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由于分解者e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e传递到a,B错误;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量高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也高 B.影响次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初级生产量

C.生物量约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D.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陆地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更高

解析:选B。生物量是某一调查时刻前净初级生产量的积累量,所以不能说生物量高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也高,A、C错误;次级生产量最终来源于初级生产量,所以影响次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初级生产量,B正确;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陆地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更少,D错误。

9.(2020·浙江湖州模拟)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选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B错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正确;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

C.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促进碳循环 D.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解析:选B。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正确;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的范围内,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的,B错误;煤和石油通过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CO2,可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进而促进碳循环,C正确;生物圈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D正确。

11.(2020·浙江嘉兴高三月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相对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可用④-①表示 B.若②的量减小,则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④-②表示

解析:选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净光合作用量=生产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可用④-①表示,A正确;分解者能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排泄物及遗体残骸,因此②的量减小,不能说明该生态系统消费者死亡率降低,B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不可用③表示,C错误;该生态系统一年中积累有机物的量可用④-①-②-③表示,D错误。

12.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8讲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0xh1pd4a86wqu5roq73pebe0io3700lmp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