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统编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择题基础练(2)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16:2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选择题基础练(2)

链接---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正确的是( )

答案 C

1、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

NaCl质量分别是( )

A.950mL,11.2g B.500mL,117g C.1000mL,117.0g D.任意规格,111.2g 【答案】C

2、(2017·安庆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m、p、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q、s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且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常温下0.1 mol·L n溶液的pH为13,m可制作耐火管且属于两性物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Y B.离子半径大小:Y>Z>W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强 D.单质的熔点:Z>R>X 答案 B

解析 s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则s为Na2SiO3;m可制作耐火管且属于两性物质,则m为Al2O3;

-1

常温下0.1 mol·L n溶液的pH为13,则n为一元强碱溶液,应该为NaOH;n(NaOH)与

1

m(Al2O3)反应生成r和q,且r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q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则r为H2O,q为NaAlO2;p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p与n(NaOH)反应生成s(Na2SiO3)和r(H2O),则p为SiO2,Y为O、R为Si元素。结合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Al、R为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Y>R,A错误;Y为O、Z为Na、W为Al,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Y>Z>W,B正确;Z为Na、W为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Z的弱,C错误;X为H、Z为Na、R为Si,其单质分别为氢气、金属钠和硅,对应晶体分别为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和原子晶体,Si的沸点最高,氢气沸点最低,即单质沸点:R>Z>X,D错误;答案选B。

3、(2017·运城市高三4月模拟调研测试)在25 ℃时,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分别在三者中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

A.H2R是二元弱酸,其Ka1=1×10 B.NaHR在溶液中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

C.pH<7.2的溶液中一定存在:c( Na)>c( HR) >c(R )>c(H)>c(OH) D.含Na2R与NaHR各0.1 mol的混合溶液的pH=7.2 答案 C

2-

-2

cH+cHR---2解析 Ka1=,当c(HR)=c(H2R)时,pH=2,所以Ka1=1×10,故A正确;

cH2RcH+cR2--2--7.2-

Ka2=,当c(HR)=c(R)时,pH=7.2,即Ka2=1×10,HR的水解平衡-

cHR

10-122-+

常数为=-2=10,故B正确;pH<7.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c(R)

Ka110根据图示,当c(HR)=c(R)时,pH=7.2,含Na2R与NaHR各0.1 mol的混合溶液的pH=7.2,故D正确。

-2-

4、(2017·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常温下,含碳各微粒H2CO3、HCO3和CO3存在于CO2和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

Kw

-14

2

A.pH=10.25时,c(Na)=c(CO3)+c(HCO3)

B.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 之间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H2CO3第一步电离的平衡常数K1(H2CO3)=10

-6.37

+2--

D.若是0.1 mol NaOH 反应后所得的1 L溶液,pH=10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

)>c(HCO3)>c(CO3)>c(OH)>c(H)

-2--+

答案 A

解析 由图像可知,pH=10.25时,c(CO3)=c(HCO3)=0.5 mol·L,则该溶液是等物质

+2--

的量的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Na)=2c(CO3)+c(HCO3),A错误;由图像可

以看出,pH=8时,溶液中的含碳微粒主要是HCO3,所以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CO3,宜控制

溶液的pH为7~9之间,B正确;根据图像,pH=6.37时,c(H2CO3)=c(HCO3)=0.5 mol·L-1+-+-+-6.37

,根据H2CO3??H+HCO3,Ka1(H2CO3)=[c(H)×c(HCO3)]÷c(H2CO3)=c(H)=10,C正

-2-

确;根据图像可知,pH=10的溶液中,c(HCO3)>c(CO3),则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Na+-2--+

)>c(HCO3)>c(CO3)>c(OH)>c(H),D正确;答案选A。

5、(2017·绵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仪器a中的溶液滴入b中,根据c中所盛溶液,预测其中现象正确的是( )

2-

-1

选项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浓盐酸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氧化氯化亚铁生成氯化铁,溶液变为棕黄色,A正确;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S和SO2,SO2被溴水氧化生成硫酸,得不到浅黄色沉淀,B错误;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不能与碳酸钠反应,C错误;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D错误。

6、(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卷)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溶液① A B C 稀硫酸 浓盐酸 盐酸 固体② Na2CO3 KMnO4 CaCO3 溶液③ Na2SiO3 Na2S NaAlO2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Si 氧化性:Cl2>S CO2能与AlO2反应 -a 浓盐酸 稀硫酸 硼酸 浓硝酸 b KMnO4 Na2S2O3 Na2CO3 铁片 c FeCl2溶液 溴水 Na2SiO3溶液 KI-淀粉溶液 c试管中现象 溶液变棕黄色 产生浅黄色沉淀 析出白色沉淀 溶液变蓝色 3

D 答案 C

稀硫酸 Na2CO3 CaCl2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解析 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烧瓶中产生气泡,即为CO2,试管中出现胶状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即C的非金属性强于Si,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利用置换反应,即Cl2的氧化性强于S,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CO2中混有HCl,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烧瓶中产生CO2,CO2气体通入到试管中,CaCl2溶液不变浑浊,说明CO2不与CaCl2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7、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沸点:X < 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 Y C.化合物熔点:Y2Z5 < M2Z3 D.简单离子的半径:M < Z 【答案】B

【解析】根据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只有M为金属元素,M是Al元素、X是

Si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H2O的沸点大于SiH4,故A正确;N的非金属性大于Si,所以酸性:HNO3 > H2SiO3,故B错误;N2O5 是分子晶体, Al2O3是离子晶体,熔点N2O5 < Al2O3,故C正确;电子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离子的半径:Al< O,故D正确。

点睛: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8、(2017·银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2-

A.X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别苯和X

C.X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等反应 D.在催化剂的作用下,1 mol X最多能与5 mol H2加成 答案 D

9.(2016·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综合能力测试)某农民偶然发现他的一头小母牛食用

4

统编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择题基础练(2)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12c5erk072h8v7sa970wk4t3v4f000u2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