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棚户区(平房区)改造
推进会上的讲话
吴海宝 2011年5月6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平房区)改造的要求部署,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形成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共识,凝聚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合力,加快棚户区(平房区)改造进程,努力实现市委“棚户区(平房区)改造三年完成”的任务目标,推动林甸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同步迈上新的台阶。刚才,玉林县长、李刚县长分别宣读了《林甸县棚户区改造若干政策》、《林甸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暂行)》,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今天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县今年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工作正式
1
全面启动。
下面,就如何推进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工作,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棚户区(平房区)改造的重大意义
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是改善民生、提升形象、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近些年全国各地竞相加快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做好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工作,既是百姓所盼也是政府之责,既是落实发展成果共享的硬任务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大趋势。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棚户区(平房区)改造的重大意义,自觉增强加快棚户区(平房区)改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是造福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寄托着百姓的热切企盼。住有所居,居得所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落实发展成果共享的实际举措。近些年,我们不断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如王仔花园、天星广场小区、兴龙泉小区等区块开发,部分群众实现了“平改楼”的愿望,生活和
2
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必须看到,我县的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步伐始终滞后于周边县份,相当一部分群众还生活在环境堪忧的棚户区(平房区)里。我县主城区共有居住地块79个,其中环城路以内64个,环城路以外15个。已经改造完的8个,正在改造的5个,还有66个地块需要改造。剩余的这些地块涉及平房居民9561户、70万平方米。砖房、土房分别占2/3和1/3,这些房屋中只有一半状况良好。住房难、行路难、吃水难、如厕难,垃圾和内涝灾害,严重困扰着棚户区(平房区)的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前段调查统计,全县群众有住房改造意愿的高达90%以上。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林甸实际出发,把改造棚户区(平房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逐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对于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是民生工程,这里我想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是谁?为了谁?”。我是公仆,为了百姓。改造一户房屋,改善的是一代人,但结束的是几千年土房居住的历史,“平改楼”不仅是简单的物质改善,还有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一系列的改变,是一场
3
革命。这是为当代人造福、为后代人积德,难道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二)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工程,承载着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在上项目、优环境、增财源的同时,深入挖掘各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实施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对于加快经济增长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拉动投资。棚户区(平房区)改造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房地产投资,激活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业关联度极大,据不完全统计,可以带动27个相关行业发展,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二是有利于驱动消费。住房消费是最大的消费项目。棚户区(平房区)改造后,除部分楼盘用于居民回迁外,大部分将直接转化为消费,拉动经济提速增长。三是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集中连片棚户区(平房区)的大规模改造,可以盘活存量土地,使“生地”变“熟地”,解决县域建设用地不足问题,促进城市规模开发,增加政府土地收益,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资金。四是有利于聚集发展要素。城市环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