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矮小的垫状植物;雀科鸟类的嘴短而钝,适于咬碎种子;不同生态类型鸟类的不同形态,如涉禽、游禽、猛禽等;动物的保护色、拟态等,都是生物在形态上的适应。
旗形树冠
高山上的垫状植被 针叶林中生活的交嘴雀 涉禽 猛禽
变色龙的保护色 蝗虫的保护色 枯叶龟的拟态 枯叶蝶的拟态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三、生理适应
生物生理机能适应普遍存在,但不易被察觉。
如高温地区植物蒸腾加快;红树林植物体内存在泌盐腺体;骆驼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荒漠地区甲虫以尿酸形式排尿等。 沙漠中的甲虫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四、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1、趋同适应:也称为趋同进化 ,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
例如生活在沙漠干旱环境中不同类群的植物;青蛙、鳄鱼、河马为不同群,但具有相似的外形特征。 1、植物的趋同适应
2、趋异适应也称为趋异进化或辐射进化,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适应的性质。 例如被子植物的辐射适应;毛茛属植物的辐射适应;哺乳动物的辐射适应。
哺乳动物的辐射适应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五、生活型和趋同适应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2.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六、生态型和趋异适应 趋异适应:一群亲缘关系相似的生物有机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
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型。
2.4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是地球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 光因子包括光强,光质和光周期。
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光周期的影响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1、光强的生态作用
①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建成有重要作用 ②光照强度影响生物的发育
③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
④光照强度增加,有利于果实的成熟与品质的提高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2、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将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三大类: ①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健壮生育、在庇荫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②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 ③耐阴植物:介于上述两类植物之间。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在植株生长状态以及茎、叶等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1、光质的生态作用
①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②光质不同对植物形态建成、向光性及色素形成的影响也不同;
③短波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引起人类皮肤产生红疹及皮肤癌,但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④长波红外线是地表热量的基本来源,对外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①、生物的昼夜节律
具有昼夜节律的生命现象很多。例如动物的活动行为、体温变化、能量代谢以及激素的变化等等,都表现出昼夜节律性。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积累与消耗等也表现出昼夜节律性的变化。 ②、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年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成4种类型:
①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日照时间超过14h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冬小麦、菠菜、萝卜等。
②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日照时间短于14h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值物:玉米、大豆等。
③中日照植物(day intermediate plant):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时才开花的植物:黄瓜、番茄、四季豆等。
④日中性植物(day neutral plant):开花不受日照长度影响的植物。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2)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①繁殖的光周期现象:根据动物繁殖与日照长短的关系,也可将动物分成长日照动物(long day animal)和短日照动物(short day animal) ②昆虫滞育的光周期现象:很多昆虫在它们生命周期的正常活动中,能插入一个休眠相,即滞育(diapause)
③换毛与换羽的光周期现象 ④动物迁徒的光周期现象
鸟类的长距离迁徙都由日照长短的变化引起的
日照长短的变化与其他生态因子(如温度、湿度)的变化相比,是地球上最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的变化,通过长期进化,生物最终选择了光周期作为生物节律的信号。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1)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与生物生长
任一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三基点); 三基点来源于酶系统的活性;
不同生物的三基点是不同的。 生物学零度
生物的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物产生危害。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性 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
通过特殊的形态适应低温。如寒冷地区植物的芽和叶片通过表面油脂,腊粉,密毛以及个体矮小,蛰状或莲状等,有利于保温,抵抗寒冷
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并增加糖类、脂肪、色素以降低冰点 动物
增大体形,个体大的动物,单位体重的散热量小; 减少突出部位,以减少散热量;
增加羽毛和皮下脂肪,并具有隔热性良好的皮毛,可不增加或少增加新陈代谢以御寒。 对高温的适应
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性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3)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
温度是决定生物分布的重要因子,但不是决定因子。 一般:温度暖和的地区生物种类多,反之较少。 例如我国
两栖类动物:广西51种,福建41,浙江40,江苏20,山东、河北各9种,内蒙古8种; 爬行动物:广东121,广西110,海南104,福建101,浙江78,江苏47,山东、河北小于20,内蒙古6种;
植物:我国高等植物3万多种,巴西4万多种,苏联面积最大,但只有1万多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