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 译:
2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28.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29.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3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5
阅读《鱼,我所欲也》,(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3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任重而道远 ..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
3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3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35.对下面一首诗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①②③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浣(huàn):洗。②下:归也,作“回来”义。③留:居。 A.首联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突出表现了山村的和谐静谧之美。
6
D.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4分)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6..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2分) 3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他处境的悲惨。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刻画了宫使强取豪夺、压榨百姓的形象。 D.本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
参考答案
1.B 2.AC
3.(1)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喝的不如别人。(2分) (2)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2分) 4.甲文:不畏艰难、专注苦读的精神。(2分)
乙文: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和学习上勤奋努力的精神。(2分) 【解析】
1.B为挂在腰间的意思。
2.B中然的意思为表转折、表承接。D中则的意思为却、是。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
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写作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只要围绕主旨,说法合理即可。
5.(3分)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 又 为 罴,虎 亦 亡 去。 6.(4分)B
7.(3分)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8. (4分)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 【解析】略
9.①优美,美好 ②即使(每小题1分,共2分) 10.C(2分)
11.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脱。(2分)
12.“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审美心灵的的人。(2分)
13.热爱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追求心灵自由。(共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9.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虽”字的释义,常考。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C项中“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解释为:如果。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的“若”解释为:如果。故选C
11.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由是”的翻译。
1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然后在细读本文,指出其含义。
13.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关键把握表达情怀的词语。
14.①吃②回头看
15.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
16.(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每以小句1分) 17.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顾”字的释义,常考。
相关推荐: